第154章 并非一帆风顺(1 / 2)

三道河中学的强项突破计划,进行的并不是一帆风顺。

经过两个来月的运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有一些学生受不了这种高强度,快节奏,严格管理的环境,有六个复课班的学生,转到了别的学校去。

其中的五个人,都去了铜羊中学。

铜羊中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县仅次于一中。这六个人,都是比较有前途,在老师们眼里,今年比较有希望考上。

这六个人走了,对于三道河中学是一个打击。

比较奇怪的是,这六个人几乎是同时转学的,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是铜羊中学的挖墙脚行为。

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升学率,各个学校其实都在想方设法招揽一些比较有希望的学苗。

必较好的学苗,基础比较好,经过强化训练之后,考上的希望更大一些。

这六个学生的转学,让曾校长和钱主任非常恼火。

自己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希望苗子,就这么被人摘了桃子,去帮助别人提高升学率。

临走的时候,曾校长亲自带着人,仔细地搜查了几个人的行李,把他们抄写下来的《新概念英语》课文和教辅资料,全都扣留下来。

尽管如此,记在脑子里东西,毕竟留不下来。

这就可能把三道河中学的秘密带出去。

一旦铜羊中学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三道河中学的优势,就将荡然无存。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顺其自然,徒唤奈何。

二是陆续有七个学生退学了。

这些学生,成绩比较差,即使经过强化训练,也几乎没有考上的希望。

更加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几乎无心向学。之所以来复课,不过是不想在家里干活,到学校里来混日子。

以前管理不严的时候,还好混,现在管理严格,想混日子就难。

家长那里,也算明白了帐。

以前在集体的时候,孩子可以不用到队里干活。

现在分了土地,再干活就是给自己家里干。既然没有升学希望,走不出农村,倒不如早些弃学,回到家里帮着干活,也当个劳动力用。

继续念书,不仅浪费时间,家里还要搭钱,何必还念书呢?

对于这样的家长,学校也只能劝说一阵后,让人家退学。

学校收获的唯一好处,就是总人数减少了,将来在升学比例上或许能多少占点便宜。

关于让家长出钱,补充学生营养的事情,第一个月进行还顺利一些。

第二个月,就有家长不交钱。即使把伙食账目印成了表格,寄给家长,也没能感动所有的家长。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长,不再交钱。

没办法,学校只好取消了大多数的伙食改善,愿意交钱的,也不收了。

只能隔三差五地,学校投钱,给学生们买一头猪,改善一下。

学生们的伙食问题,校方也很头疼。

学生们没有粮食指标,也没有伙食经费。伙食的问题,只能靠学生自己带上粮食来解决。

学校偶尔花点钱,改善一顿还行,全靠学校解决,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看到学生们一个个吃饭时候的狼狈相,林驹也感到挺可怜。

有的时候甚至有些冲动,想自己花钱买点东西,给学生改善一下。

但是,随即心就狠了起来。

他们自己家的孩子,他们都不可怜,一个月舍不得几块钱,我又何必当滥好人?

再说了,好几百个学生,我又哪里供得起?

其实,叫一个学生家里一个月拿出八块钱来改善生活的事情,还是林驹显得比较简单。

此时多数家庭还都很穷,一个月八块钱的支出,确实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