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梦中的校园(2 / 2)

自己没有餐具。

“没有餐具啊林驹,怎么办啊”?

“没关系,我去跟人借一下”。

“你有认识的人么”?

“没有”。

林驹也不管罗雅,就到了餐具柜跟前。

许多学生吃过饭之后,就把自己的餐具放在餐具柜里面。现在放假了,不少学生的餐具还留在柜子里面。

林驹挑了两个看起来比较干净的饭盒,又到水池那里洗了一下,然后就神情自若地去窗口打饭。

今天一共三个菜,一个辣豆腐,一个炒青椒,一个炒鸡蛋。

林驹一样来了一个,又来了四个小馒头,一共花了一块三毛钱。

林驹先把菜送回来,又跑了一趟,拿回了馒头。

“罗雅,吃吧”。

“花了多少钱”?

“一块三”。

“哎哟,这么贵啊”。

“咱们两个人呢,不贵”。

“这饭盒是谁的?人家不会找来吧”?

“没事儿,都放假回家了。咱们吃完饭,刷干净了,再给送回去。剩下的饭票,放在饭盒里面,就算是借他们饭盒的钱啦”。

“啊,这样咱们就不欠他们什么,我就放心吃啦”。

小傻瓜,不欠是不欠。剩下三块七,足够买两个新饭盒,咱们亏大了。

林驹看着显得空旷的食堂,不禁想起当年这里开饭的时候,熙熙攘攘的情景。

一帮年轻的男男女女,下课后小跑着往这里赶,都想尽量排在前面的位置。

跑到这里的时候,其实还没到开饭点儿,不少人敲着饭盒,叮叮当当的。

一个人坐到桌子对面,二十四五岁的样子,黝黑的面孔,似乎有些沧桑感。

两个馒头,一个辣豆腐。

林驹记得这个人,他叫马明,是工商管理系的学生会主席。当年在学院里也算是个名人。

马明之所以有名,一是年纪比较大,二十四岁的时候,才考上大学。

不过,象他这样年纪比较大的学生,当时在学校里也不少。

二是马明大学念了四年,中间寒暑假一次也没回过家。

不是他不想回家,而是他的家里比较穷,距离又太远,交通极为不便。

马明的家,在大凉山深处。据他自己讲,从京城回家,他要先到西川省会,然后再乘长途汽车到州首府。从州首府再到他们的县城。

从县城开始,就没有汽车,只能靠步行。在这段路上,要步行九天,才能到家。

路上也没有什么旅店,晚上就在途中的人家借宿。好在那里民风淳朴,又有接纳路人的传统,安全上倒也不用担心。

从京城到家一个单程,要走十六天,回来再走十六天,一个假期的大部分时间,就都消耗在路上了。

经济条件,也是一个硬性约束。

学校的最高助学金,是26元。马明每月留下16元,供自己吃饭、穿衣等花销。

剩下十元,要寄回家里,贴补家用。

如果他要回家,一个来回的路费,就要够他家里好几个月的费用。

这种情况,并不是马明一个人。当年在林驹的班里面,就有好几个这样的同学。

这个马明,后来当了官儿,据说是个大厂的厂长。因为贪污受贿,在被调查之前,跳楼自杀。

看看眼前的马明,想想他后来悲剧式的结局,林驹不胜唏嘘。

跟马明相比,我幸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