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送个人情(2 / 2)

家朱文科这首《星空》,写的比我好”。

“那当然啦。文科本来就比你有才嘛”。

这就叫情人眼里出西施。

“是是是,今后我一定好好向朱文科请教”。

“没问题,我叫文科好好指教你”。

唉,真是无知者无畏,这心该有多大啊。

把《新苗》邮寄出去,函授班的整个流程就算是走了一遍。

整个流程操作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阻碍。

米安娜、朱文科和方春合三个人,现在对这套流程已经基本熟悉了。

除了取汇款单,处理钱和跟杂志社联系这几个关键环节,仍然由林驹亲自操作之外,其他的环节基本上就交给另外三人干。

两个月之后,学员已经达到了六千多人,学费超过了20万。

这个时候,林驹又发了一波广告。

还有另外的好消息。

这些学员中比较优秀的作品,在《诗人》杂志上已经发表了十多首,还有六篇小说,被推荐到其他的文学期刊上发表。

杂志社赚了钱,又挖掘出了一些好苗子,一高兴,就在《诗人》诗刊上设立了学员作品专栏,专门发表自己学员的作品,以吸引更多的学员参加函授学习。

朱文科的那首《星空》,也在专栏里面发表。

朱文科自然高兴,肖美娜更加得意。

三个月之后,学员人数达到一万人,已经完成了林驹的预期目标。

不过,仍然还有学员陆续报名学习。

林驹计划在秋季开学之前,再发一波广告。

期间关馨到京城来了一趟,继续发布出售技术资料的广告。

跟水木棉合资的天驹公司,设备已经安装完毕,目前正在培训员工,两个月之后投产。

西川那家模仿林驹出售技术资料的,已经停止经营,没发现再发广告。

具体原因不得而知,林驹也懒得去了解。

这边儿的跟风者停止了,文学函授班的跟风者又出现了。

京城的一家大型综合性文学期刊和金陵的一家期刊,也办起了文学函授班。

经营模式跟林驹的如出一辙,甚至连广告词也几乎一模一样。

对此,林驹已经懒得生气,只能在心里说一句:亏你还是个大型期刊,连广告都抄袭。也算是斯文扫地了。

这家大型期刊,在名气和规模上,都比《诗人》要大。

《诗人》以诗歌为主,还有一些文学评论和诗人随笔、介绍之类。

那家大型期刊,以小说为主,还有诗歌,散文和剧本。

如果正常竞争的话,《诗人》天然地处于劣势。

于是林驹修改了广告词,强调《诗人》函授班国内第一家和学员最多的卖点。

不过,因为先发优势,即使现在林驹退出,他已经赚了可观得一笔钱,处于不败之地了。

现在他决定,兑现自己的诺言,给米安娜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