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春意(2 / 3)

唐绍 贪看飞花 5170 字 2019-11-13

心,一举灭敌!”身为主帅,李存绍最先开口了。

“愿与小太保同战。”几个将领立马附和起来。

等到底下大军清点完毕,点将台上的军士们就开始吹起角来。“呜呜”的号角声穿透力很强,同时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争的肃穆和庄重。台上的几位将领表情也严肃起来。

李存绍大声道:“众将听令!”

几人立马单膝跪地,抱拳行礼。

“刘仁恭多行不仁,有违天道。晋王一出,州县立破。如今侥幸偏安,亦不过丧家野犬。今日大军出征,犒天敬上,誓破刘贼!”

几人接着大声道:“末将等听令!”

这便算是经过了听令的程序,表示诸将愿意听主将差遣。此时礼制崩坏,原本一套通过印信确认军权授受的体系早已被破坏。士兵和将军之间的联系前所未有地紧密,甚至不乏有军队哗变,自行更换主将的情况。

接着以李存绍为首的几人走去西边的案子,案上早已摆好了三牲。这是用来祭祀上天以保佑出征顺利的。对于这套封建迷信的东西,李存绍并不很相信,但台下上万的将士都在看着,这些程序还是必须要做的。

等到祭礼完毕,日头已经将近午时。众军因为今日出征,已经提前在家用过饭食。

“出发!”李存绍不打算再多废话,打仗到底还是要靠手里的兵器,而不是嘴巴。

几位将领各自领命下去带自己的人马。李存绍则带着自己的牙军(即亲军,唐代节度使即统兵大将的亲卫一般叫做牙兵)先行出了校场。

大军从北门出城,出了校场还要在城里走一段路。李存绍骑在马上走在最前头,大路两边的百姓不少,箪食壶浆很是热闹。李存绍突然有了一种错觉,彷佛自己不是即将出征,而是已经战胜归来。

不过这样的场面并不是因为自家军队多么受百姓的欢迎。除去看热闹的,更多的其实都是出征将士们的家眷。战场上生死难料,自家儿郎出征自然会让家中亲人牵肠挂肚。

正规军的家属们往往都是随军迁徙,这也是延续下来的习惯。因为贸然移镇而导致的士卒哗变并不算少。

李存绍本来走在最前头,但耐不住道边人们对自己的指点,便放慢了马跟在中间。道旁的百姓从军里瞅见自家男人难免上前说说话,再塞点鸡蛋和煎饼,整个队列显得乱哄哄的。

李存绍又在人群里瞧了一阵,他骑在马上,也想起了早晨薛娘跟自己道别时的不舍模样。然后又一摸颈子,手指揪出一根红绳,拉出上头系着的玉环来。李存绍心道:我也是有人关切着的。然后又将玉环塞了回去。

出了城门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意。平原上的积雪早已融化干净,已经有杂草从泥土里钻了出来。

全军分为前后两部,王定经验丰富,性子又沉着,因此被指作前军。李存绍则带着剩下的人马走在后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耳边突然传来一句,李存绍转头一看是旁边的薛直。

“薛郎以前是读过书的。”李存绍道,“现在却成了军汉,跟着我在战阵上冲杀。薛郎不觉得后悔么?”

“小太保开玩笑了。薛家以前在汾州也算诗书传家,饶是县里的官长也会对薛家客气些,”薛直笑了笑,彷佛又回到了当初的日子。“家里子弟都会在族学里读书,可后来”讲到这薛直突然收起了笑,目光骤然凌厉起来,“后来还不是遇到一伙山贼就毫无还手之力?男子就地杀掉,女子则被掳去寨子。我跟阿父小妹是落在后边才侥幸钻进林里逃脱。”

李存绍还没听过薛娘详细讲过以前的事,不由得心生怜悯。

薛直接着拍了拍腰间的横刀,“这东西才是安生立命的东西,读的书有甚用?所以我从没后悔入军,小太保也是我薛家最大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