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辟署(1 / 2)

唐绍 贪看飞花 4231 字 2019-11-13

等郭鹤手中的笔终于停了下来,李存绍清清嗓子接着说道:“第二件事。前几日与郭先生相谈义昌之治时,郭先生言一镇钱粮、文书、支度诸事繁杂,而官府却人手凋敝,导致上下政令不畅。”

李存绍停顿一下,看向左边席地而坐的文官们,“我亦同样深感用人不足。虽然有堂上诸位支持,本镇幕府却仍有诸多职位空缺。而诸位如今以一身担多事,杂役缠身,想必同样是身形劳苦。”

刁寿和胡信等人忙拱手道:“为节帅效力,不敢言劳苦。”

“去年起义昌又是兴建作坊,又是改进盐政,还要开垦良田招徕流民,你们功苦我也都看在眼里。”李存绍笑着摆摆手,止住了要谦虚的官员们。“所以一为分解诸位重担,二为通畅上下政令,我打算颁令辟署僚佐以填补文职之缺,充实幕府。诸位可有疑义?”

刁寿等人互相看了看,面上露出一些疑虑。王缄见状站了起来:“下官有一言。”

“王司马请讲。”

王缄一拱手,环视了一番身旁众人,“如今天下藩镇多自立一方,不仅蓄积武夫,亦多揽用士人。汴州有敬翔、李振,华州有李巨川,荆南有郑准,魏博有李山甫,钱塘有罗隐,皆是一镇重臣。小太保固然英才天纵,却亦需要更多良佐敏才相辅,辟署一事下官赞同。”

见不仅郭鹤是辟署倡议者,连王缄也出言为李存绍背书,其余诸人哪能不知道李存绍心意已定?于是只好一同拱手领命道:“下官等并无疑义,但凭节帅之命。”

李存绍点点头,有了众人支持,征辟人才就好办得多。至于人才来源,李存绍倒并不担心会无人来投。只因眼下文人入仕已是十分艰难,投身藩镇幕府是很多读书人踏上仕途的选择,何况此时的河北文脉还未完全断绝,不怕会出现无人投奔的尴尬情况。

“既然如此,就由郭先生起草辟署令,向四方申明沧州广揽贤良之意。在坐诸位若是相识才俊,亦可向我举荐无妨。”李存绍见众人无话,还是向左手的郭鹤问道:“此议郭先生已经登记在录?”

“皆登记在录。”

文武两件事都议定了,李存绍终于拍拍手,从身前长案上的一叠文书中抽出一册来:“现在说说前几日饶安县私夺垦田之事…”

……

散议后已临近午时,一众文武纷纷告退,只有王定不出意外的被李存绍留了下来。

众人都退下后,李存绍招手示意王定坐近些。

“侍卫亲军一事也是我这两天才想到的,因此没有提前知会你,不会怨我吧?”

“末将不敢!”王定连忙抱拳,“只是…末将对这侍卫亲军还是一无所知。与薛直的亲从亲军有何不同?”

“嗯,二军确实不同。”李存绍点点头,“亲从亲军是战阵上的亲军,侍卫亲军则是战阵下的亲军。”

“末将愚钝,不太明白…”

“这样说,侍卫亲军掌护卫之权,主要在城中负责节帅府守卫以及节帅出行护卫之责。”李存绍顿了下,“回头会在官署中拨一间衙门给你。”

王定脸上顿时流露出复杂的神色:“节帅的意思是,侍卫亲军不用上阵?”

“是,所以说侍卫亲军乃是战阵下的亲军。”

王定紧紧盯着眼前的地面,仿佛地砖上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他。

李存绍也静静等待着,他知道要一个从军数十载的武人突然离开自己所习惯了的战阵并不是一件轻巧的事。

李存绍想了想,还是道:“侍卫亲军精选军中步卒,一切待遇皆与亲从亲军同,也不是完全没有上阵的机会。”

王定仿佛想明白了什么,缓缓抬起头看向李存绍:“末将还从未向小太保提过罪将李存孝之事。”

李存绍一愣,这才想起王定以前可是那个“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