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大唐第一带哥!(感谢汉斯的万赏!)(2 / 4)

“启禀大总管,两位前去朔方城的使者已经回到大营!”

中军大帐内,尉迟敬德高坐首座,其余主要将官则是分列左右,这时,一个传令兵跑进来汇报道。

“哦?快!快请他们进来!”

尉迟敬德闻言,连忙吩咐道。

“喏!”

传令兵领命而去,没过一会儿,两名太常寺丞走了进来,行礼道:“见过大总管!”

尉迟敬德点了点头,直接问道:“二位寺丞此去朔方,那梁师都是如何说的?到底降还是不降?”

沈发拱手回道:“回大总管,梁师都此寮冥顽不灵,当着沈某的面,立誓永不归降,而且他还放言若是圣上不服,只管派兵来攻城!”

“哼!狂妄!这厮不过就是接着突厥人的庇护,竟敢狐假虎威、藐视陛下!待他日柴某攻进朔方,定要取他的项上人头!”

闻言,柴绍冷哼一声,大怒道。

尉迟敬德压了压手,道:“嗣昌不必动怒,梁师都不愿归降,老夫早有所料!两年前颉利率兵能够兵临长安,背后就是靠此寮在带路,他深知陛下对他恨之入骨,所以不太可能归降。此番让二位太常寺丞前去招降,一来是向世人体现圣上的仁义,二来就是分化梁国的人心!沈寺丞,本将问你,那梁国的文武百官,在听罢招降圣旨后,是何反应~?”

突厥一直是唐朝的心腹大患,他们的骑兵机动性实在是太强,来去如风。可是,实际上他们游牧民族想来中原也没那么容易,中原的城市大、村庄多、道路复杂,很容易迷路。说不定颉利本来是来打长安的,结果路跑偏了,去了太原,这不耽误事儿吗。

所以说,他们每次来打劫,都会想办法找几个中原人作为他们的向导,活指南针,既省心、又省力。朔方城的梁师都就是个著名的向导,导游界的老祖宗,特别喜欢给突厥人带路,还帮助别人出主意称其为大唐第一带哥都丝毫不为过。

武德九年,李二刚即位,颉利可汗就率领十几万大军前来砸场子,搞得老李差点下不来台,这次打脸行动背后就跟梁师都有关。渭水之盟乃是李二与所有大唐官员的生平之耻,所以整个朝廷都对梁师都恨之入骨,恨不得马上抓住他碎尸万段。

沈发回忆道:“当时沈某念完圣旨,堂下许多官员都开始低声议论,显得有些...有些意动或者惶恐!”

尉迟敬德点了点头,哈哈笑道:“看来虽然梁师都冥顽不灵,但其他的大梁官员却不愿意跟他一起兵败身死,如此一来,咱们就有机会去分化朔方城内的官员,让他们与我们里应外合!”

薛万钧抱拳道:“大总管英明,如此一来,我方也能减少伤亡,从而全力戒备突厥人的偷袭!”

“大总管,末将有一计,不知可不可行?”

就在这时,坐在右侧靠外的一名将官站了起来,躬身道。

尉迟敬德点了点头,道:“刘都督镇守夏州多年,对朔方城内的局势肯定比我们都要了解,你若是有高见,但说无妨!”

原来此人便是夏州都督刘旻,此次夏州的三万府兵,就是由他统领!

刘旻抱拳道:“高见不敢!刘某觉得,目前梁师都既然还不知我们的大军已经埋伏在了朔方城外,那我们大可以先派一些细作混入城内,以作内应,然后再派出几队骑兵,践踏朔方城外的庄稼,以此来扰乱城内民众之心!

没了城外的粮食供应,城内势必会人心惶惶,到时候不仅会有百姓会向城外逃窜,梁师都手下的官员,说不定也会趁机逃跑。那个时候,我们再发兵围城,梁师都定会封闭四方城门而不出,我们的内应就可以在城内散播梁师都这些年残害百姓的事迹,并宣扬当今圣上的仁义之心,鼓动城内的百姓以及那些有心反叛梁师都的将官,帮助我们攻取城池!

里应外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