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蚊香、修渠(2 / 2)

秦农 玉米粒皮皮 4130 字 2020-01-05

中的鹏,不解的问:“上吏,这又是什么新的秘药?”

张鹏站在不断散去的烟雾中,缓缓开口道:“此乃菊花驱蚊香,吾欲卖此物,可否?”

····················

站在码头上,望着进远去的商船,又一笔交易谈成了。闽中如今尚不能自给自足,只能依靠外界不断的输血。蚊香的市场打开,就不愁那些商人不蜂拥而至!

看向眼前的田地,旷野平川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头,无数的军民在田间挥汗成雨。时间紧迫啊,多种一点就能多吃一口,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明白。

而且修渠的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之前挖了许多蓄水池,早已经养殖了各种鱼类。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蓄水池连接起来,形成活水。

虽然在春初的时候大雨不断,但等到灌溉的时候,要用的水绝不是一个个水池子能满足的。山民并不晓得秦人具体是怎么种地的,所以张鹏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一张白纸好画图。

为了挖渠,张鹏己经发动整个侯县的军民百姓,数万人一起劳作。军民日夜动手,丈宽及腰深的水渠很快就四通八达,直接连通闽江,建设速度真是飞快。

人力不需付钱,不过军民劳作的伙食,却是县中供给。

上万人吃喝不少,还要让他们吃饱。馒头、野菜炖鱼汤,这是侯县的标准伙食。

有了官府的组织支持,为自家田地修渠还有饱饭吃,侯县归顺的山民们热情高涨,简直就没想到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事情。他们人人抢着挑土,拉石,忙个不亦乐乎······

司马欣站在张鹏的身边,这种万人同作的画面似乎只有大周时期才出现过。不过那个时候黔首是在贵族的皮鞭下被迫劳动,效率极低;而现在人人都打了鸡血似地抢着干活,皆希望水渠早些挖好,家家通水。

他不经意地看向张鹏,脑海中回想起鹏劝说他同意大规模修渠时的场景——“水渠可以泄洪,到时候不但可以避免洪水的破坏,还能有足够的水浇灌土地,人人都可以有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