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南下北上(2 / 2)

汉兴 硕鼠就是我 4032 字 2020-10-22

帝国不会给予丝毫同情。

说道异族在内阁的命令下强制迁徙这件事,就不能不说一说帝国内地的统治政策。

正在准备同时进行的两场半战争(针对察哈尔、交趾,以及只能算半场战争的帕尔斯)虽然牵扯了很多兵力和物资,但对帝国内部来说,这些战争其实影响不大。

至少不如大江南北的整合工作来的重要。

目前,帝国对内部的整合,说白了就是两件事——北方的工业开始南下,南方的人口开始北上。

皇帝坐镇金陵,北方有经验的国有企业和内府企业都要南下开办新的工厂,包括但不限于玻璃、肥皂、火柴、纺织、搪瓷、制盐等民生工业,以及钢铁、军工、造船和机器制造等重工业。

实际上,因为人口众多,资本雄厚,工业南下推行的阻力并不大。

但另一项基本国策,所谓人口北上就得所想想应该怎么办了。

帝国不能像对扶桑、索伦、蒙兀人那样强制迁徙汉人,因此只能尽可能用更大的利益吸引人民自动移民。

接下来,帝国将开放北方的土地政策,允许人民自由购买北方空余的土地——特别是辽东、西北等新纳入帝国不久的地区,这些地方空余土地很多,足以吸纳很多人口。

帝国国民(不限南北)可以在每户200亩的限额下购买这些土地,若是平民没有足够的钱,可以从帝国贷款。

这个政策基本是针对那些渴望拥有自己土地的佃户的,对于有钱的大地主和豪绅,帝国决定采取一点更加强硬的手段,要求他们解除与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减租减息。

像在北方一样,帝国强硬的要求针对国内平民的借贷利息不准超过银行基准,否则一律以金融诈骗罪名论处。

以往积年旧债,必须有双方都画押认可的借据,然后由帝国银行统一负责清理——还是按照帝国的税率。

这相当于帝国代替那些平民赎买债务,那些转而欠下帝国大笔债务的民众,必须北上,到帝国指定的地方生活。

清理旧债之后,江南的地主豪绅可以用帝国支付的钱财去投资自己心仪的产业,从传统地主向资本家转型。

当然,你也可以不转型投资,不过不听帝国的劝,将来就有可能要付出些代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