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蝗灾之争(2 / 3)

对于蝗灾,历朝历代无论是预防还是救治,效果都不显著。多数时候都是等气候变冷,蝗灾自除,若说真要找出什么预防之法,恐怕也就是及早组织百姓捕杀蝗虫,除此之外恐怕真无其它可用之法。针对皇上所说先帝托梦一事,臣认为不可置之不理。近来乌斯藏法师即将前来京师面圣,干脆就让乌斯藏法师做一场法事祭天,求天佑大明,让蝗神离去算了。”

绝了!六位内阁大臣听完李东阳的话后心中顿时赞叹了一句。难怪人家能够历经两朝不倒,反而坐到了内阁首辅之位。

李东阳一番话基本上已经将蝗灾这件事给堵死了。

他没有正面与朱厚照交锋,没有说朱厚照凭借一个梦就要弄得人心惶惶显得太荒唐。反而他提出的很多还是以假如真有蝗灾我们能做什么来提的。

首先李东阳就先表明,蝗灾的发生几率不高,暗示朱厚照不要太过于相信那虚无缥缈的托梦。然后他又说预防和救治的手段太少,这也的确是实情。别说是明朝,就算到了后世新华夏刚刚建立的时候对于蝗灾人们照常是束手无策。最后李东阳最绝的是那句“先帝托梦一事不可置之不理。”

如此一来,李东阳既反对了因为一个梦而大肆宣扬蝗灾将发,以弄得人心惶惶。同时又摘掉了那个对先帝无理的帽子。此一招,不可说不高。

但是朱厚照并不是傻子,李东阳一番话将蝗灾一事全都堵死,这对于朱厚照来说比劝他去质疑先帝托梦一事还要令他难受。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先帝托梦,这只是朱厚照的托词而已。

朱厚照看了看李东阳,目光平静。而李东阳则眼观鼻鼻观心,似乎没有注意到朱厚照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身上。近来朱厚照心中对于李东阳已生芥蒂,李东阳派人跟踪他,又处处针对江夏,这让朱厚照本就有所不满。如今又来了这么一出,朱厚照心中更是不悦。

不过朱厚照也不是第一天当皇帝的人了,他听后沉默了一会儿便微微点头道:“太傅所言极是,就依太傅所言吧。”

说完朱厚照也没能忍住内心的兴致缺缺摆手道:“好了,今天就到此为止,散了吧。”

七位大臣听后立刻跪在地上向朱厚照行礼道:“臣等告退。”

说完,七位大臣退出了乾清宫。

见七位大臣离开,守在乾清宫外的张永进了乾清宫。到了朱厚照身旁,张永道:“皇上,甘陕总督杨一清杨大人候宣已经多时,您看是不是宣他觐见?”

“杨一清?”朱厚照念了一遍这个名字以后立刻想起此人来。

弘治时期的陕西巡抚,自己即位不久时就遭逢数万蒙古大军入侵固原,当时曹雄拒绝派兵救援,全靠杨一清带领着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赶到,最后才击退了蒙古军。自那以后杨一清便一直在负责延绥、宁夏、甘肃三地军务,每年吏部考校时给杨一清的评价都是优,足见他在那边做的不错,不知这次进京来是为何事。

朱厚照先行将李东阳的事放在了一边,点点头道:“宣他觐见吧。”

“是。”张永应了一声后退下。

每过多久,杨一清来到了乾清宫。

见到朱厚照杨一清立刻下跪行礼高呼万岁。

朱厚照让杨一清起来说话,杨一清谢恩之后起身。朱厚照问道:“杨卿家总制三镇军务令得蒙古大军不敢轻犯,做的非常不错,不知此次进京见朕所为何事?”

杨一清对着朱厚照行了一礼道:“回禀皇上,微臣在陕数年,实地考察了当地山川形势,悉心研究了边防布置要略。微臣想陕地边境沿边筑城墙、墩台,设卫所,募守军。在陕地修筑统一城防连接山川险要之地,如此陕地将成为一个铁桶再不会给蒙古人任何可趁之机。仅此一项,微臣认为至少可保陕地百年无忧。请皇上恩准。”

杨一清说完从怀中取出了一本奏折,在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