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苏家养子(2 / 5)

衙内 扬镳 6474 字 2020-11-17

……

雨还在下,只是小了,稀稀拉拉的,不仔细瞧,还以为停了。

书房里,下人点了灯,又奉上清茶,便告退了。只留下叔侄二人落座,苏辙披着一个棉袍,怀里还抱着一个暖炉,饶是这样,依然牙齿打颤。

苏迈抓着叔父冰凉的手,眼中含泪:“叔父,上次见面时,您还精神矍铄,怎如今……?”

话说一半,苏迈便掉下泪来,哽咽着说不出话。反倒是苏辙看得开,道:“有什么可哭的,人皆有生老病死,我今年七十有四,已然是高寿了。这一辈子,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什么遗憾都没有,死了有什么可惜?”

他看了看苏迈,道:“就是……眼瞅着要入土了,有件事,想了又想还是要告诉你。”

“事?”苏迈茫然道:“叔父有事要告诉侄儿么?”

“嗯。”苏辙叹了口气,道:“本来我还犹豫,但今儿看到八郎,想了想还是决定说出来。你有没有觉着,这孩子……长得不像咱们苏家人?”

“啊?”苏迈懵了,他不明白叔父为何这样说,事关先人,苏迈急忙道:“叔父,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

苏辙点点头,道:“八郎其实不是兄长的亲生子。”

“什……什么?!”

窗外忽然响起一个炸雷,雨徒然变大了,苏迈吃惊非小,这太荒唐了。自己从小抚养长大的弟弟,竟然不是父亲的孩子?若这话不是从苏辙的口中说出,他怎么也不会相信的!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小弟是我看着长大,这怎么可能?!”苏迈快速捋了一下前因后果,连连摆手:“不可能,绝不可能,叔父莫玩笑了。”

“哪个跟你玩笑。”苏辙咳嗽了两声,苏迈忙轻拍他的后背,帮他把这口气顺下去,苏辙虚弱道:“我都已经这个样子了,还有心情与你玩笑?这件事是真的,是你父亲在信中告诉我的。这件事的原委,在这世上只有我知道!”

见苏迈还是不信,苏辙抬手指了一下旁边的书架,道:“第三排第一本,《论语》中间夹着的那封信,便是你父亲写给我的那一封,你自己瞧瞧,是不是他的笔迹。”

苏迈闻言,立即起身,很容易便在书架上找到了那本《论语》,翻开书页,果然有一封书信。信封上四个字,吾弟亲启。这四个字,横轻竖重、笔画舒展、用墨丰腴,苏迈再熟悉不过,正是自己父亲苏轼的字。苏迈把信打开,看罢之后,彻底呆住了,喃喃道:“怎会如此?父亲啊父亲,您这是……唉!”

看到苏迈的样子,苏辙哈哈笑了起来,笑了几声,又咳嗽,苏迈赶紧把书信放回《论语》中,过来帮他顺气。

过了一会儿,气顺了过来,苏辙喝了口热茶压了压,道:“我大哥这一辈子行事,从来都只在乎本心。他做出什么事来,我这个做弟弟的,都不会奇怪。信中只说了,八郎不是他的亲生子,细节却没有言明,后来见面时,他把前因后果都告诉了我,现在我说给你听。”

苏迈浑浑噩噩,还没从冲击中缓过来,闻言也只是点了下头,没有说什么话。

苏辙则陷入了回忆之中,娓娓道来:“那是……元祐八年,九月,你父亲奉旨任定州知州。屁股还没坐热,高太后病逝,哲宗继位,启用新党,次年六月,你父亲再遭贬谪,命他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改任惠州。就在这期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

“当时你父亲府中有一个小史,此人是个妙人。不但长得一表人才,写得一笔好字,且能使枪弄棒,蹴鞠杂耍,吹吹打打……好像什么都会一点,颇得你父亲的喜欢。你父亲得知要被贬惠州,不忍埋没他的前程,便把他推荐给了小王都太尉。但谁知,他在府上的时候,早与你三娘的侍女有了私情,甚至有了身孕。而此事,你父亲一无所知……或许,这小史自己当时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