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7章 出道的绝技(2 / 4)

外科教父 海与夏 4298 字 6个月前

陈教授做助手,因为他们有这种手术的经验。

宋子墨和徐志良也上台,不过是边缘角色。

李泽会、何向军、夏书作为观摩者,坐在手术室角落里,准备用手术室的屏幕来观摩手术。

曹教授这次没来,他觉得年龄大了,杨平的手术少看为妙。

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杨平采用胸骨正中入路,这是最开阔敞亮的入路。

打开胸腔,心脏显露出来,这颗小心脏还没有核桃大,大血管就更小。

吻合血管是杨平的看家本领,是出道的绝技,当时来到三博医院,就是靠一手断肢再植打天下,一路打怪升级,断肢再植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就是血管吻合,还有比婴儿手指血管细么。

主动脉、肺动脉及与心脏的连接部位也显露出来,杨平用手指轻轻地触了触细小的血管,第一感觉这血管弹性非常不好。

“准备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

接通体外循环,注射心脏停搏液,让心脏停跳。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逐渐降低婴儿的体温,当中心体温降低到15C时,关闭体外循环机,停止一切血液循环,这便是DHCA——深低温停循环技术。

因为婴儿无法接受长时间体外循环,所以必须使用这种技术。

婴儿在深低温停循环状态下,心脏是停跳的,血液是静止不流动的,所以类似于“死亡”,只不过这是人为控制的“死亡”,在一定条件可逆,可以“复活”。

这个条件就是,这种状态不能超过45分钟,45分钟内可以“复活”,超过时间无法“复活”,所以手术必须在45分钟内完成。

“需要结合头臂干动脉顺行灌注和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进行脑保护吗?”王院士提议。

增加这一步操作,对大脑进行保护,可以将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延长到60分钟,为手术创造更加充足的时间。

“不用,我尽量20分钟完成手术。”杨平不假思索地说。

20分钟,开什么玩笑,不过王院士现在没有任何怀疑,对这个年轻人,绝对不能用常人思维。

杨平开始快速检查心脏及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主动脉很细,存在严重的狭窄,现在杨平要把主动脉切断,还要把主动脉扩宽,恢复正常的管径。

当主动脉被切断,血管断端露出的时候,王院士深吸一口。

这就跟当年两个失败病例一模一样,血管壁如纸一般,薄而缺乏弹性,缝合的时候即使再完美,也做不到每一针均匀,做不到均匀就存在薄弱点,应力会集中于薄弱点,直接导致血压冲击薄弱环节,从这里撕裂血管。

当年第一个病例,看到这样的血管,王院士心如死灰,这根本没法缝合,尽管他努力将缝合做到最好,但是还是无法达到理想中的均匀状态。

“要人工血管吗?”

王院士问道。

人工血管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人工血管可以承担应力,保护缝合部位,但是有个致命弱点:婴儿随着时间会长大,而人工血管管径是不变的,所以不适合未成年人,尤其婴儿。这个弱点的存在,导致术后一定时期内要取出人工血管。

“不用!”

杨平决定利用自己的高超缝合技术来解决问题,既然血管在切断前能够承受血液冲击,那么只要缝合达到理想的均匀状态,成功的希望还是有。

不仅要缝合均匀,而针距与边距也要认真设计,绝对不能按照正常血管来设计,一旦针距边距不对,每一针承受力过小,即使缝合得再完美也没用。

原则上缝合得越密越好,这样每针分散的应力最小,但是越密针孔就越多,针孔越多,血管的强度就越低,所以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种缝合不仅仅是缝合技艺的问题,还要考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