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章:武器展销(1 / 4)

明末黑太子 牛笔老道 196 字 2023-01-27

大明搬家通常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自愿前往,另一种是接受迁移。

前者可以享受一切优厚待遇,后者则是跟着官府随大流……

北都的工业区被前往库尔斯克,商业文化则去新都明思克。

这基本属于点对点的搬家模式,明思勘地盖好一片,本土便迁过去一群移珉。

有人还抱有故土难以的情怀,但旋即便被人给数落了一顿。

原因很简单,你家住的要是楼房,而且已经住了三十年了。

现在朝廷给你家免费换新房子,你还不乐意?

难道非得等到自家的房子变成危房了,你自掏腰包才舒服?

趁着免费搬家换新房子,还不抓住慈良机?

一旦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原本朝廷对明思勘地的投资并没有这么大的力度,直至与诸国签署《一七三六换地协议》。

若是不算北方的瑞典的话,这就等于明思克从欧洲的准前沿变成了大后方,迁都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了。

如若明思克遭到敌国的威胁,还有已经建好的新北都作为临时的陪都来使用。

明思克比新北都的最大优势就是气候,冬季不冷,夏季不热,哪怕跟拥有桑拿的北都相比,也占据一定的气候优势。

更何况北都的街道都是几十年前规划的,现在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了。

想扩建道路,就得拆掉沿途的连片住宅,尤其是门市房,动迁成本相当之高。

用这笔钱,完全可以在地皮价格低得多明思克,给移珉重新盖住宅楼。

迁都虽然非常花钱,预计成本将会高达近三十亿银币,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规划可以做足提前量,明思磕主干道可以全都变成二十车道的。

城市布局将会非常合理,不光有商业区、公园、运动场,还有游乐场、动物园、物流园区。

重要的是剥离了污染严重的重工业,位于北都的石化工厂将会北一分为二,一部分迁往波罗堡,另一部分则去敖德萨。

或许明思克获得成品油不如北都那么方便,但利用第聂伯河,从距离明思克不远的莫吉上岸,其实也不算麻烦。

还有三条线路,第一条是从旦泽上岸,第二条是从波罗堡上岸,第三条最短,但需要通过瑞典控制的维尔纽斯。

波罗的海南岸地区被瑞典视为保护斯德哥尔摩的屏障,轻易不会与他国交换土地。

朱慈烺认为卡尔十一世应该对两国整个换地的事情也不太感兴趣,否则早就加入了。

等到以法、荷、普为主的欧洲诸国与大明帝国签署了换地协议之后,留给瑞典的换地空间也就不大了。

现在卡尔十一世还能获得的地盘也就是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不过当地在西伯利亚寒流的控制之下,气候可比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要冷的多。

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跟法国与瑞士做邻居,仍然可以跟原来的欧洲伙伴厮混……

为了不引起老朋友的焦虑和紧张,朱慈烺从未提过要获得波罗的海南岸的事情。

想必瑞典也不能把大明如何,除非对方也能造出核武器,不过那是两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明思克西北方向是一处斜向的高地,其重要性类似于戈兰高地。

只要控制住这里,便可确保新都在波罗的海方向上的安全。

为了不刺激到大明帝国,卡尔十一世也只在波罗的海南岸地区驻扎了三个旅。

对此,有大臣提议将新都迁至莫斯科,毕竟那里在冬季也不算很冷。

整个提议得到了很多饶赞同,莫斯科冬季一般也就零下十几度,大部分人都完全可以接受。

不过朱慈烺知道,就算是莫斯科,所谓的战略纵深在特殊条件下,也会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