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战利品(2 / 3)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211 字 11个月前

制愈发肆无忌惮的迪赫坎,虽然事到如今,教士与贵族已经有了一点合流的苗头了。

年轻的经学生们被外来的征服者屠杀,大部分人都十分惋惜。

好人没有好报啊!

拉尸体的马车穿过整个市场,走向城外。

巴扎里的商人们欲哭无泪。

河外地区(大食人将阿姆河以东的地方称为“河外”)本来就是手工业极其发达的地区,他们制作各类商品,在大呼罗珊省内进行贸易,甚至远销更西边的巴格达。

征服者十分贪财,几乎将他们见到的所有东西都拉走了。

地毯、铜灯、锡鑞()制品、毡斗篷、毛皮、琥珀、蜂蜜、剪刀、针、桌子、沙发(沙发一词本就出自阿拉伯语)、枝形灯架、花瓶、陶瓷、厨具、舍施尔弯刀、剑、弓等等——还有少量突厥奴隶和斯拉夫奴隶。

当然,最受那位无上可汗喜爱的不是刀剑,也不是奴隶,而是香皂……

“搜罗所有会制作香皂的工匠,赦免其罪,发往洛阳,转交内务府。”城堡之内,邵树德手拿一块香皂,爱不释手。

昨晚他亲手拿着这块香皂,抱着萨图克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将她们全身上下洗了个遍。

这应该是传统阿勒颇香皂了。

将橄榄油、碱液、水一起加热至沸腾,变成粘稠的液体肥皂。然后加入月桂油混合,倒出,待其冷却、硬化,最后切成块。

肥皂外表是淡金色,里面则是绿色,带有淡淡的香味。

事实上,阿拉伯人通过往里面添加不同的东西,比如月桂油、香芋、麝香等,获得了不同种类的香皂,销量很好。

橄榄树原产于地中海,在唐时经波斯商人传入中国,目前仅有零星种植,主要在河陇一带,被称为“齐墩树”,唐人将其榨油制药,用来除疥癣。

月桂树则要到近代了,由外国传教士传入中国,开始在南方种植——此月桂非古书中的月桂,只不过是引入此树时,清末、民国文人从古书中翻找了月桂这个名字给它冠上而已。

古罗马人将原产于地中海的月桂树带到了中亚,似乎也零星流传到了新疆。

但邵树德懒得去新疆找了,费尔干纳就有现成的,直接带回国内,在南方觅地引种。

当然,香皂并不一定需要橄榄油,也不一定需要月桂油,但难得来这边一趟,不多捞点东西回去,无法值回票价啊。

靠僧人、商徒主动或被动传播动植物资源,太慢了!

张骞出使一次西域,为中国带回了苜蓿、大蒜、黄瓜、蚕豆、莴苣等品种。

魏晋南北朝时,核桃、芝麻、棉花、茄子等从中亚引入中国。

唐朝时,又有菠菜、西瓜。

咱老邵来一次西边,也得捞回一些东西吧?

他这辈子,已经搞了胡萝卜、鹰嘴豆、甜菜、黑麦等品种,但还不够,有价值的物种,那是越多越好。

吩咐完之后,邵树德坐了下来,看着面前的碟子。

碟中盛放着一些果品。邵树德看得出来,这是开心果和椰枣,后世他吃过。

唐时,开心果作为贡品送至长安,由王公贵族们享用,但没有种植的记录,可能环境不太合适,但西域是可以种植的。

椰枣这玩意,大概是从波斯弄来的,但中国真的不适合这种植物的生长。后世只有云南、广西、海南等极少地区引进种植,但大概率在甜度、产量上没法媲美正版。

不过,这东西十分耐旱,一年几十毫米降雨的地方都能活,又耐盐碱,耐贫瘠,含糖量70,每棵树年产一百多公斤,产果期百年以上,波斯是其原产地,被当地人当做备用粮食,优点是真的多啊。

云南作为一个气候博物馆,应该能找出一些环境适合的干热河谷进行种植。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