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二章 回乱(5559,大章求票!)(1 / 5)

在西域,左季高打退了沙俄与哈萨克的联军。这一战最大的作用就是稳定了新朝在西域的民心。

一战之后,天山以北的百姓纷纷归心。

在西域这样一个动乱的地方,能够有一个强有力的官府来保护地方,是大家共同的期望。

无论哪个朝代都是这样,百姓为国家赋税,国家为百姓保护。这也是西方契约论的核心思想。

不过这种思想并非西方开创的,而是自从国家出现了之后就自然存在的。它更像是一个自然法则。

老百姓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是自己的国家。

但是西域的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在天山以南,沙俄的奸细煽动回部在喀什噶尔作乱,杀害了当地驻守的清军,并且迅速占领了天山以南各城池。

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阅等山南的主要城池相继沦陷。

山南的情况要比山北复杂,那里宗教的势力更强一些。

满清的移民主要集中在山北伊犁、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山南每次叛乱也是因为当地的人多是回回,对于满清没有多大的认同感。

还有一个原因是山南的自然环境比山北差了很多。这也是满清时期重点发展山北地区的原因。

贫瘠的山南地区,满清只是派出一些驻军在那里驻守。

也许是清廷知道,西域的叛乱,如果仅仅依靠山南是无法成功的。

清军只要牢牢掌控住了山北地区,就能够很快扑灭这些起事。

山南的起事也不是第一次了,从大小和卓起事到张格尔起事。

山南的叛乱一波接着一波,从来没有消停过,也从来没有胜利过。

这次起事,山南的伯克们在沙俄奸细的策动下准备建立一个的政权。

得知沙俄派了五万大军攻打伊犁惠远城。

这些人的心中仿佛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么好的机会这些人是没法忍住诱惑的。

张格尔叛乱失败不到二十年,这些人又好了伤疤忘了疼。

这次浩罕国再次插手其中,同沙俄狼狈为奸。之前一次张格尔造反就有浩罕国的支持。

在沙俄奸细的撺掇下,浩罕国承诺派兵五千支持山南的伯克起事。

有了沙俄和浩罕国的双重支持。这次山南伯克们的起事从一开始就声势浩大,手段也更加的残酷。

他们抓捕了当地的汉民以及满清安插在这里的其他民族的百姓,煽动民族仇恨,没收汉民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财产,将他们贬为奴隶。

许多受到迫害的百姓向北逃去。但是他们大部分被抓住,逃跑的人全部被杀死挂在城头之上,警示那些奴隶。

很多被煽动起来的回回从这些抢劫活动中获得了好处,死心塌地支持这些伯克,让叛军的数量大增。

他们推举白山派的领袖萨姆尔自称萨姆尔苏丹统领整个山南的回部,集结了两万乌合之众在五千浩罕国骑兵的帮助下,浩浩荡荡地向北杀去。

此时左季高刚刚回师惠远城,王从志还在沿着巴勒喀什湖向北行军。

沙俄从鄂木斯克向南,一直到巴勒喀什湖的东岸建立了一套堡垒线。

这里要说明一下,沙俄对哈萨克草原的入侵主要就是通过建立堡垒线的方式。

1738年,沙俄就在哈萨克草原的西北方建立了奥伦堡。这个地名在后世都是非常有名的。

沙俄以此获得了小玉兹阿布勒海尔汗的效忠。

1741年起沙俄全面修筑一条 1890公里长的碉堡线,将乌拉尔河与托博尔河一线全部连接起来。

不过当时的哈萨克斯坦还是一个统一的汗国。沙俄想要征服哈萨克汗国并不容易,只能不断侵蚀。

随后的年代里,沙俄又沿着额尔齐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