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 吕宋的消息(1 / 4)

栓柱和春花在莱州的港口下的船。

在渤海湾众多的港口之中,莱州港只能够算是一个小型港口。

轮船在这里卸下了一些货物,主要的莱州当地的商行订购的粮食、木材,也有一些其他的远东特产。

经过大规模地筹建农场,远东的粮食早再上一季粮食收成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自给自足。

那里的人口就那么些,消耗的粮食总量有限,多余的粮食自然是要卖出去的。

因为大部分农场的运营都是实行自负盈亏的模式,也就是说他们是要赚钱的。

远东的粮食现在主要是卖到漠北草原、西伯利亚地区还有一部分被海船卖到山东、河北当地。

漠北地区的牲畜、西伯利亚的皮毛、蜂蜜等货物一般也是从远东地区卖到南方去。

所以远东,尤其是黑龙江流域成为了整个极北地区海上货物运输的中转中心。

一到夏秋季节,黑龙江上的船只就川流不息。转门运牲畜的那种带着护栏的平底大船,老远就能够闻出味道来。

那种上面有一根长长的吊杆的是渔船。吊杆上面有滑轮组,拖网的绳索就是从上面穿过的。哪怕是再穷的渔民都会去五金店买上一套滑轮组装到自己的渔船上。

还有一些拖船是用来运送木材的。靠河的林场会将大的木材捆扎这木排,然后由这些拖船拖向下游需要的地方。

那些加工好的木料一般都是用来作为家具,而作为建材或者造船的大木料则要求保持原样。

在莱州下船之后,小两口跟这几天朝夕相处的室友告别。

然后他们踏上了回家的路。为了照顾媳妇儿,栓柱决定忍痛花掉两个铜元,乘坐四轮公共马车前往最近的镇上去。

栓柱的家在莱州府的潍县,从莱州港下船还有上百里的距离。

港口所在的掖县是府城所在,变化甚大,现在栓柱已经要认不出来了。

当初栓柱参加的是政府组织的移民。实际上就是农场的招工,只不过这个工如果做了,工人的户籍也要迁过去,今后是不能够随便再回原籍定居的。

当然了,像栓柱这样回家探亲还是可以的。

春花见到了很多的人,她紧紧地跟在丈夫的身后,用头巾裹住自己的脸。

在农场的时候,她们这些女子也都是一样地上工、劳动,大家都是大大方方的。

但是刚才她在码头上看到了一些女人都是裹得严严实实的。

她觉得是不是这个地方比较保守一些,所以也学着人家将自己给包起来。

因为急着赶回家,两人没有去莱州城逛逛。

不过栓柱还是远远地看到莱州变化了很多。

在靠近码头一侧的城外空地上建起了很多新的房子,其中有做商铺用的那种门面房,还有那种带着一个小院子的民居。

这些估计都是那些在港口有稳定活计的人住的。

在港口还有一些高大的仓库,一排排整齐地排列着。

远处还能够看到一些竖着烟囱的工厂。也不知道是生产什么的。

他们的终于等来了一辆四轮马车。

这也是新事物,以前的马车的都是两个轮子的,因为那个时候的道路都不大好根本就不适合四轮马车行驶。

复兴军上台以后组织各地整修道路,平整的官道修到了各个乡镇。

很多县城的道路都已经铺上了一层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道路泥泞了。

听说以后不仅仅各个乡镇,就是每个村子都要修建水泥道路。

这不知道要建立多少水泥厂哦。

四轮马车由两匹马拖拽,能够坐上十几个人,分为上下两层。

下层的车厢是密闭的要暖和一些,上层实际上就是车顶,是敞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