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七章 普奥之争(1 / 4)

这场战争历时两个多月,东华军损失了将近五万名士兵,联军伤亡则达到了十五万之多。

原本双方的人力都比较紧缺,现在更加紧张了,像廷根联邦,很多地方可以说是赤地千里。

牛羊牲畜等资产更是大量的流失。

以至于很多当地家族在关系恢复正常之后,不得不将自己的生产纳入到东华王国产业链之中,他们开始养殖纺织业所大量需要的羊驼和绵羊。

北方和英法制裁的消息传出之后,更是将他们逼向了东华一方。

因为,布拉圭与廷根虽然痛恨东华王国,但是此时他们已经被北方抛弃,只能的将女皇的帽子送给珠穆,换取自己家族的延续。

是的,这些地方的国家概念还不强烈,家族的延续对于他们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将自己纳入大华夏圈之后,对他们的好处是非常多,他们生产的资源和商品都可以在大华夏圈内部广大的市场销售。

这可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市场了。

大华夏圈的自由市场建立以来,内部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模式。

复兴军生产的先进生产工具被销售到各个地方,提高了当地的生产效率。

南洋、中南半岛生产的香料、矿产、木材、稻米等在复兴军下的各个地方销售,缓解了各地的粮食危机。

朝鲜半岛、扶桑大都护府的民众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米价大幅度地下跌。

当地的人口也大量输出到到大陆、远东、南洋等地参与开发,获取劳务收益。

阿米利亚产的金银铜等重金属以及羊驼绒、羊毛等制品也能够行销太平洋的沿岸。

本土的百姓更是能够享受到天平洋沿岸地区的琳琅满目的商品。

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也不用愁销售渠道。

发展最快的要属采矿、钢铁、造船以及纺织业。

采矿业中煤炭和石油是工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各种金属矿产又是金属冶炼的原材料。

钢铁是建造铁路、制造机械、造船的重要原料,是发展工业的基础。

造船业的发展,是因为大华夏圈围绕着太平洋的四周,相互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船只来联通。

而太平洋海域的海况复杂,并不是很适合帆船的航行,蒸汽轮船的需求量非常大。

本土大陆的造船厂工期已经排到了几年之后。

造船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促进钢铁冶炼工业的发展。工业部给董书恒的数据显示,复兴军的生铁产量已经达到了两百多万吨,钢产量五十万吨,已经超过了大嘤帝国的产量,成为了世界第一。

当然了这只是在数量上超过。事实上,在技术的积累上复兴军跟人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船舶运输业的发展也非常地迅速,现在在太平洋上行驶的船只有三分之二都是大华夏圈国家的船只。

南洋地区的华商很多都有自己的商船队,他们是最早跟着董书恒完成原始积累的人。

频繁的商贸和人员往来,可以让造船以及船舶运输业持续不断地发展。

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密集的人力,主要的产业都放在本土大陆,在长江沿岸已经出现很多大型的纺织业中心。从西域、阿米利亚运来的原材了源源不断地运输到这里。

进入工厂变成成品的布匹、丝绸、毛呢。

然后再运输到大华夏圈的各个国家,成为各国百姓身上的衣服。

丝绸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出口纺织品。

互通有无让当地百姓手中的收入增加,刺激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反过来又刺激了商品生产销售的发展。

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互通有无,明确分工,分工越是明细,生产效率越高。

就像是流水线一样,将不同地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