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火药 (求订阅,求月票)(2 / 3)

手把火铳三千,铳箭头九千,信炮三千,椴木马子三千个,檀木马子九千個,檀木送子九千根。”

朱允熥点了点头,不知可否的说道:“我已经和皇爷爷说过了,随后兵仗局的之中,凡是熟悉火气制作的工匠,

全都调派到军器局来,你要登记造册,安排合适的班次,以便使他们能够尽快参与。”

秦逵微微一愣,把兵仗局的工匠调来?

那么军器局必将更上一层楼啊!

“微臣已经妥善办理此事,请殿下放心。”

朱允熥想到了什么,于是问道:“秦尚书,之前我和几个大匠在研制火种的时候,他们说火药里面有砒霜,因此不让本王触碰,不知道这是如何制作的?”

“回禀殿下,火药的方子是芒硝一斤,硫磺五两,再配上木炭四两八钱,砒霜一两六钱,朱砂就需要三两二钱,还有雄黄二两四钱,这其中还要加上水银三两二钱,生铁砂半斤。”

“制作的时候,先把硫磺研磨成为粉末,然后下入芒硝,再加入木炭木炭的细粉,这些都要晒干之后研磨得极为精细。”

之所以加入砒霜,水银,巴豆,朱砂等物,这些东西被敌兵吸入,或是附着于伤口,就很难救治,以便能够增加杀伤威力。”

朱允熥点点头,说道:“本王觉得可以试试一硫二硝三木炭的配方,其他的东西什么都不要加。”

要知道这个公式很多人都烂熟于胸,而且各种书籍上也多次提到,并不算秘密。

据《范子计然》的记载,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于民间民生应用。范子计然说“硝石出陇道”,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部记载火药配方的书,约成书于八九世纪。

书中说“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会发生“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的现象。

这里的“密”应该是蜂蜜的“蜜”。蜜加热能变成炭。硫磺、硝石与炭混合,这就是火药的配方。

不过秦逵却是眉头紧皱,思想了一下说道:“殿下,如果是这样的配方,即便是燃烧也只不过是冒出一些火花罢了,即便是做出火药,又有何用呢?”

朱允熥并没有解释,而是问道:“硫磺芒硝的储量有多少?”

秦逵脸色一僵,随即说道:“殿下,硝石和硫磺的储备各三万斤……”

朱允熥不解的问道,“敢问秦尚书,为何如此之少?!”

秦逵解释说道:“殿下,硝石开采出来之后还需要经过熬制,大炮一发炮弹所需要消耗的硝,就需要经过很久的熬制,产量确实很低。”

“而且这些年朝廷不断用兵,所产出来的芒硝很快的就被消耗一空,所以根本就没有盈余,因此储量不多。”

秦逵说的乃是事实,因为熬制硝石确实是个苦差事。

大明兵部就专门设有熬硝营,专门从事熬硝和淋硝。

而易发炮弹所需要消耗的芒硝,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熬制出来,所以就有了“熬硝千日,不抵将军一炮”的说法。

不过也不是真的那样夸张,一个人两三年才能熬制出来一发炮弹的芒硝,不过所需要的时日很久就是了。

“硫磺现在在主要是从铁矿之中提炼出来的,因为纯度不高,所以需要经过反复的提炼,才能除去杂质,加上消耗极大,所以储量不高……请殿下责罚!”

还有一点秦逵没有说,那就是硫磺在制作的环节对人伤害很大,一般官府都会让俘虏或者是重刑犯,去制作研磨。

不用几天时间,人的眼睛就会被熏得肿胀起来,制作的时日太久,甚至都有瞎掉的可能。

而制作木炭,也要研磨成为细粉,经过仔细研磨之后还要经过细网的筛子,成为极其细微的粉末状才可以使用。

所以火药的制作,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