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监国太孙!(2 / 3)

人,可以参加家族活动,代表家族承担责任。

按照周礼,男子要到了二十岁才能口型行冠礼,

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后世因时因地而有变化,民间自十五岁至二十岁举行,各地不一。

按照仪礼·士冠礼记载:“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

朱熹《朱子语类》卷八九:“[冠礼]是自家屋里的私事,有甚难行?关了门,将巾冠与子弟戴,有甚难?”

所以百姓对于行冠礼,并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限制,朱允熥虽然没有二十岁,可也能够行冠礼了。

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朱允熥要先卜筮吉日,

然后在行冠礼之日身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

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朱允熥读祝辞。

如果是平常百姓行冠礼,会简单许多,可朱允熥是储君,这样的成年礼就显得格外隆重。

步骤繁琐,礼仪繁多,不一而足。

行过冠礼之后,朱元璋看着身穿礼服,头戴礼帽的皇太孙,眼圈不由得红了。

拍着他的肩膀说道:“长大了,真是长大成人了!你长大了,皇爷爷也就放心了……”

朱允熥道:“皇爷爷放心,孙儿一定秉承皇爷爷志向,不敢懈怠!”

“好好好!有志气!”

朱元璋也不知道是在夸自己,还是在夸太孙。

拉着朱允熥的手,道,“走,我们去见见文武百官!”

今日是皇太孙行冠礼的重要日子,百官早就在奉天殿恭恭敬敬的等候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朱元璋显得很高兴,坐在龙椅上说道:“今日是皇太孙行冠礼之日,咱心里高兴!庆童,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东宫太孙,诚孝储君,贤德仁慈,上承天命,下应人心……”

在说了一大堆歌功颂德的空话套话之后,才宣读到重点:“今皇太孙已成人,当受朝廷重托,为君父分忧,署理朝政,受命监国,特立为监国太孙!”

监国太孙!

从今以后就要有太孙监国了?

文武百官都觉得有些诧异。

监国,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是由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因此称为监国太子。

如果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则成为摄政。

故而《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

可现在皇帝并未离开皇宫,怎么就立皇太孙为监国太孙了?

不过想想,众人也能明白朱元璋的一番良苦用心!

监国通常都是指一段时间,等到皇帝回归的时候,监国的职责也自动解除,全力回归皇帝。

可现在朱元璋明明在京城,却立了监国太孙,这就说明朱元璋在的时候他也能够行使军国大权!

这可比一般的监国重要多了!

“臣等恭贺皇太孙殿下,受命监国!”

“众卿平身,以后还请众卿相助,以护大明。”

说实话,朱允熥也没有想到朱元璋会来这么一招!这确实出乎他的意料。

不过惊愕之后,却也坦然接受了。

朱元璋指了指自己龙椅旁边之处的一个椅子,说道,“允熥,来这里坐。”

“是,多谢皇祖父陛下!”

朱允熥一步步走了上去,落座在椅子上,心情也隐隐有些激动,自己和龙椅离的这么近。

朱元璋看着沉稳的皇孙,也不由得心情欢畅。

从今以后,江山社稷有人,皇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