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太监,不可靠啊……(2 / 4)

要是用上一段时间之后,由白变黑,那就闹笑话了!

“此币,平厘七钱二分,价为一两!”

这意思是这枚钱币的总重量是七钱二分,但是可以当成一两白银来用。

这也是铸币和称量货币的不同之处。

齐泰表达赞同道:“陛下,此币如此精美,加入了白金防磨,必然能够长久使用而保持一新,实在难得!”

景清也道:“陛下用白银铸币,真是继往开来,此币若是投入使用,必然会让百姓欣喜若狂,从此之后免除称重查成色之苦,货物也能够自由交易,实为一大善政!”

众人或多或少也都表达了赞同的意思,也是在表达对大明使用银币的认同。

因为朱元璋把白银搁置一旁,禁止使用实在是一步臭棋!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迫于朱元璋的威严,朝臣们也不敢在这件事上过多进谏,可谁都知道白银禁不了。

其实白银货币化,在洪武年间就已经开始了。

洪武到建文时期,宝钞已经显示了迅速衰落态势,白银货币化趋势已经出现,不过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民间进行。

属于民不举官不究。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从永乐到宣德时期,宝钞经历了一个再发展又转向衰落的过程,白银的使用更加扩大。

到了正统至成化时期,宝钞逐渐绝迹于民间土地大宗交易,发展至成化年间,白银成为清一色土地大宗交易的货币。

不顺应时代的,终究会被淘汰。

“王忠,这银币是你负责铸造的,你给诸位朝臣说了说,如何辨别真假。”

“是!奴婢遵命!”

王忠觉得自己今天的腰杆特别硬,能够在朝臣面前说话,而且还说的理直气壮,这机会可不多得啊!

所以他转向朝臣们,从怀里面掏出一枚银币,对众人说道:“诸位大人,我手里拿的这一枚银币是假的,大小和诸位大人手中的真银币大小相同,

只不过因为加入的铜和锡比较多,白银的分量就相对少了一些,所以比真银币中了四分……”

茹瑺接过来,拿在自己的手里面掂了掂,在拿着真币抖了抖手,眉头微皱道:“分量是有不同,不过中间只不过差了四分而已,连一厘都不到,普通百姓恐怕很难分辨出来……”

几分之差,这样的差距确实不够明显。

“茹部堂您别急啊……”

王忠心有成竹地笑道:“因为要做的和真币一模一样,起码在外观上是这样,所以即便是掺入过多的铜和白金,最多也只能省下来四分白银,

也就是说,要是有人想要铸造假币,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他们只能够得到四分白银的利益,这中间还要除去损耗和浪费的人力、物力,得到的就更少了。

这样低的收益,还要担上抄家灭族的风险,实在得不偿失,所以对于防止有人私铸,也是有益处的……”

毕竟私铸银币所谓的就是求财而已,如果如果除去损耗,除去人工成本,赚的钱还没有走挣到多,谁还愿意铤而走险?

王忠继续说道:“其实比较辨别银币的真伪,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说着拿起那枚假币,凑到嘴唇旁边猛吹了一下,却是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众人对于他的做法,不由得眉头微皱。

辨别钱的方法难道是吹吗?

就算真钱和假钱有不同,可那声音也差不太多吧?

关键是百姓能分辨得出来吗?

这不是哗众取宠是什么?

太监……

不可靠啊……

对于众人异样的眼光王忠并没有理会,而是再拿出一枚真币道:“各位大人,这没乃是真币……”

又凑到嘴边猛然一吹,银币顿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