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被抹黑的老朱(2 / 4)

人家讨水喝,老妇人是苏州人,在谈到张士诚的时候,言语之中对他很是推崇,说他是因为同情百姓的遭遇,为了使百姓免受刀兵之苦所以才打开苏州投降,并且称呼张士诚为“张王”。

朱元璋听完之后很是生气,所以用重税“惩罚”苏州、松江地区的百姓。

不过这种说法肯定是不成立的,显然是抹黑之言,把朱元璋塑造成一个小肚鸡肠的人。

要说在争夺天下时给朱元璋造成的难处,张士诚还能大过陈友谅吗?要知道陈友谅才是朱元璋的头号死敌!

在鄱阳湖大决战的时候,其时陈友谅声势极盛,从实力上讲当在朱元璋之上。

虽然最终的大赢家是朱元璋,但以那时候形势之险恶,胜负之反复,朱元璋实在只是运气好一点,才侥幸获胜而已。这一点连朱元璋自己都没有否认。

可即便这样,也没见朱元璋对安徽江西,湖广浙江课以重税呀。

齐泰道:“陛下,苏州自宋朝以来其经济就首屈一指,如今早就已经成为手工作坊之中心之地,天下的织染,几乎全在苏州,每年所产出的丝绸、布匹行销天下,数目惊人,

整个苏州几乎可以占据大明体量的一成,其富庶程度可想而知。”

“我大明并没有很重的商税,这些作坊铺子,以纺织为生的人赚取了很多钱财,虽然朝廷对苏州收的税比较多,可这些重税,主要还是从田赋上来的。

苏州太多女工在织染厂做工,交夏税秋粮,可以向粮商卖粮,也直接就可以交银,非常方便,缴纳的赋税自然也多。此为其一。”

顿了一下,齐泰又接着说道:“其二,朝廷所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为官田的数目比较多,所以赋税自然就多了,因此以微臣之看来,苏州百姓赋税虽高,却也并非不能承受。”

苏州地区的官田,一部分是张士诚所罚没豪族大户的田地,也包括那些富户的田地,在朱元璋占领这些地区之后将土地分给百姓,剩下的就做了官田。

一部分是朱元璋在前几次大案当中抄没的官员田产。

所以苏州赋税之所以高,是有历史原因的,并非像那抹黑之言一般。

朱允熥道:“姚善在奏章中说到那些种植桑麻,织造布匹的人家对于朝廷的赋税当然没有问题,可一般百姓之家,以耕种为生的就为难了……”

因为缴纳的赋税高,所以平摊到每个人头上自然均值也就高了,那些纺织的富户倒是能够承担,可靠种地百姓呢?

如果再有一些人试图转移赋税来源,把这些负担加到普通百姓头上,那担子将更为沉重!

毕竟一个地区再发达,也有普通人和穷人!

“你们说说,像此等问题,该如何解决?”朱允熥问道。

齐泰铁铉二人互看了一眼,铁铉道:“陛下,微臣觉得是时候增加商税了!”

“哦,说说你的看法!”

铁铉吸了一口气道:“陛下,之前我大明对商人征收“官店钱”,税率是十五税一。后来放宽到二十分取一,不久又放宽到三十税一。

对于民间生产工具、生活资料、文化用品以及嫁娶丧祭物品等的贩卖,并予免税。”

“虽然也有关税,即货品通过关津渡口时的关税,一般是按比例抽取实物,税率也是很低,京师及其他大城设有官办货栈,称为“塌房”,商人在塌房存放货物,就地征税。

可总体说来,大明的商税是很低的,盐税、茶税、市舶税、通过税、营业税在内的商业税总额不过才二百四十万两。”

“陛下,要知道宋朝商税收入高达一千九百七十五万缗啊!与之相比,我大明得商税真是少的可怜!”

铁铉咬了咬牙,鼓足了勇气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增加商税势在必行!只有增加商税,才能减轻苏州普通百姓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