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荐才(2 / 4)

不知道他人品行为如何?”朱允熥问道。

“回禀陛下,杨士奇一岁时丧父,其母改嫁当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所以便改了罗姓,后来有一次罗家祭祖,

年幼的杨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被罗性发现并赞扬他的志气,就恢复其宗姓……”

“随后,罗性因得罪权贵戍边陕西去世,杨士奇与母回到德安,因为家中没有产业,他又要奉养老母,所以不得已只好寻了个教书的差事,一边教书一边侍奉母亲……”

又解释道:“陛下,他为了尽孝道,不得已放弃仕途,此人的品行想必不会差……”

朱允熥颔首道:“既然人品不错,又有才学,那朝廷理当征召!”

转头对一旁的王忠道:“让通政司拟旨,召杨士奇入京,暂且担任翰林编撰一职!”

“微臣多谢陛下圣恩!”王叔英跪地叩拜道。

因为陛下如此破格,全是因为自己的举荐,所以他必须谢恩。

“王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来……”

“多谢陛下!王先生接着往下讲吧,时辰还早。”

“微臣遵命。”

坐在椅子上,朱允熥也陷入了思索。

做皇帝这几年来,让他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也不能光拿一个人在历史上的行为而作为评判人的标准。

就拿杨士奇来说,他确实烦人担任了永乐朝的官职,可拿这个就判定他人品低劣,没有忠义,也是不公道的。

毕竟像朱允炆那样的人,也很难获得人的忠心。

对于那些忠心耿耿,康慨赴死的忠臣,朱允熥从心中认同,可也不能就因此将其他人拒之门外。

做皇帝要用人,必须要用可用之人,哪怕有所瑕疵也得用,这样才能够成就霸业!

在靖难之役当中,王叔英知道败局已定,为表对朝廷的忠心,于是沐浴更衣,写了一首绝命词,藏于衣裾间,

然后自尽于玄妙观的银杳树下,天台道士盛希年将他葬在了城西五里处。

后来他的妻子得知夫君自荐的事,也自尽于狱中,他的两个女儿投井自杀。

所以王叔英满门忠烈,这样一个忠烈之人费尽心思举荐,即便是为了表达对他的尊重,朱允熥也会征召任用。

而且为国荐才,也是臣子的职责。

更何况他本身几乎就是与方孝孺齐名的儒士……

一封征用文书,在骏马之上飞速出京,向西而去。

……

结束了一天的教学,三十余岁的杨士奇身穿粗布长衫,收拾自己的的书籍,就出了学堂。

这间学堂是县里的县学,学生里面有不少廪膳生员,也有大家族送来进学的家族子弟,

杨士奇并不是现学的教谕,也没有正规的官职编,他只是偶尔来这里给学生们讲讲史学,学堂里面给他一些束脩罢了。

可即便这样,他也非常满意!

因为他在外面任着学堂里的先生,负责给孩子们开蒙讲课,又能去县学里面赚一些外快,

这要比以前挣得多一些,生活自然也会好上许多。

出了县学门,杨士奇走在回家的路上,顺道去鱼市走一趟。

现在天色将暗,鱼市上早就没有了行人,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摊贩正在收拾筐子,准备回家吃饭。

“您这条鱼怎么卖?”

走到一个正在收拾东西的摊贩跟前,见地上还有一条鱼,直挺挺的躺在地上动也不动,杨士奇便上前询问道。

“你要这个?”

摊贩明显一愣。

因为这条鱼早就死了,而且个头也不大,

估计死之前还和其他鱼搏斗过,所以身上有些伤处,鳞片也掉落了一些,显得非常狼狈不堪……

“是,多少钱?”杨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