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退后,我要开始装X了(2 / 4)

酋一拥而上,只怕未必打得过周续。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未必很多人会讲,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道理很多人都懂的。

两日之后,周迪亲率临川郡豪酋拼凑出来的三万兵马,从南城出发,准备前往临汝县。

从临川军资南城到临汝县(江西抚州市),有水路陆路各一条。

水路走抚河,可直达临汝县城外渡口,两地直线距离最短。但这条路不仅是逆流而上,而且河道宽度相差有点大,七弯八拐还相当曲折。

在这种情况下的船队调度指挥,需要指挥官有相当多的经验技巧。这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临川郡豪酋可以掌握驾驭的。

抚河这一段最窄的地方不到百丈,岸边礁石林立,且有高低落差。若是敌军在狭窄处阻拦,岸边又埋伏火船突袭运兵的船队,任你多少人也无法发挥实力,甚至跑都跑不掉。

再说周迪麾下运兵的船舶都很简陋,水战经验基本为零,根本经不起折腾。

陆路则是要穿过界山岭等一系列山脉,有一段路相当不好走,道路两旁都是崇山峻岭!

走这条路的好处就是,临川郡豪酋的私军都擅长山地作战,不像在河道里那样只能被动挨打,还可以组织一下抵抗。

周迪询问了部下们的意见,除了个别豪酋驻地就靠着抚河,本来就有不少船只方便运兵以外,其他人都一致决定走山路!

两害相权取其轻。

心中稍稍揣摩了一番,周迪也是害怕朝廷的船队从鄱阳湖悄悄南下,进入抚河拦截运兵的船队打水战,那样他们根本连一招都走不过,就会束手就擒。

于是他否决了少数酋帅要求走水路的建议,全军绕路走界山岭一线。

……

走界山岭有两条路,靠东边的走小游源,靠西边的走大游源,但最终道路交汇的地方,就是界山岭。穿过界山岭,北面就是平原和河道交错的肥沃土地,临川郡的核心:临汝县。

当然,临汝只是个侨置州郡的暂时名称。隋唐之后,这里便一直叫抚州。

界山岭的一处山崖上,戴着狐狸面具的斛律羡,正在焦急等待着刘益守的军令,或者是临川郡豪酋军队的消息,无论哪一个,都比现在这样干等着要好。

“沙凋王,主公会不会是弄错了啊,怎么等了几天都不见那些临川土鳖们出现呢?”

一个戴狗头面具的手下疑惑问道。

看到斛律羡不说话,他又加了一句:“主公大军都撤走了,只靠黄法氍、余孝顷那帮人打仗,是不是太冒险了啊?”

其实刘益守此战就留了以落凋为主的数百精兵,还分别守在了界山岭与抚河最窄的两个地段,打算水路陆路同时截杀那些不听话的临川豪酋们。

其中界山岭一线,就是重中之重,水路反而是交给了韦氏的水军。

但问题是,韦氏水军大船很多都进不来抚河这一段,剩下的小船,又没办法把那些临川豪酋们一网打尽。

陆战的那些杂务,都是由黄法氍和余孝倾他们负责。所以周敷探查的情报,也是基本准确的,如果刘益守不出奇兵的话,那么周迪他们此战确实很有把握。

“在主公的谋划面前,这些人都是插标卖首。”

斛律羡摆了摆手说道,虽然他的语气很是严肃,但配合着那张嘲讽脸的狐狸面具,怎么看怎么怪异。

正在这时,一个戴着青鬼面具的手下匆匆忙忙的跑来,对斛律羡拱手道:“都督,敌军兵分两路,走大游源和小游源,朝着我们这边来了。

估计二者行军速度不同,到达的时间也不同,要如何处置才好?”

“不急,等他们到了界山岭脚下再说,派人去联络黄法氍和余孝顷,等敌军队伍经过后,炸断山岭上的巨石,把归路给他们堵上!”

斛律羡平静说道,他在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