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梁国真英雄,唯刘使君耳(2 / 4)

地修桥修路修运河,一边开垦农田兴修水利,一边准备北伐了。

刘益守前世的那个时代,就连打电话都要充话费。现在这个时代科技与生产力如此落后,打仗这种活,可比他那时候打电话难多了。

没钱怎么玩得转呢?

不充钱,那些参战将士们也不能为爱发电啊,人家也要生活的,打仗打的就是钱!钱粮越充足,容错概率越大,获胜的可能性也越大!

与此同时,中枢也把赈济地方的责任从各地州郡手中接了过来,未来是集中全国之力,救援一方之灾。

他们这些地方郡县主官,将来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前期勉强苟住就算是对中枢朝廷有所交代了,不会再被无底线问责。换句话说,手里的财权虽然少了,但治理地方的责任也变少了。

这样看来,以后只是时代变了,对他们而言,倒也不完全是坏事。

……

借着“天下大赦”的东风,本应该全家被牵连而问罪的王僧辩、王琳,除了他们本人以外,其家属与亲卷,都被朝廷赦免,不再是“罪人”的身份。

但他们二人却依旧是戴罪之身,被关押在建康城大理寺的牢房内,暂时没有人搭理。

当然了,梁国以前是没什么大理寺的,刘益守后面下令新建的,专门关押“复审”的死刑犯,以及身份特殊的重犯。

能从大理寺走出去的犯人,要么是被朝廷中枢赦免的,或者是因为冤假错桉被洗清冤屈脱罪的,要么就是要被“秋后问斩”的倒霉蛋,走出去奔赴刑场的。

再没有第三种犯人了。

大理寺目前是刑部尚书崔暹亲自在管。崔暹北方世家之人,跟建康这边的人没有任何亲属关系,他本人也不像陈元康那般交游广阔。

崔暹只认法,以及刘益守的命令,其他人想攀关系也攀不上。

因此建康城内的大理寺,如今已经是梁国人谈虎色变的绝地。进去的人,那真只能求爹爹告奶奶的到刘益守面前磕头,没有别的门路可以走了。

王僧辩的几个弟弟如王僧智王僧愔等人,王琳兄长王珣,王琳的夫人蔡氏等人,都来过鸡鸣山上的吴王府,向刘益守求情,请求刘益守允许王僧辩与王琳二人戴罪立功,一同随军南下广州平叛,他们一家人都感念朝廷皇恩浩荡。

刘益守则是表示事情有点难办,他会想办法,不保证最后能办成。不过他还是大度的表示,王僧辩与王琳二人跟随萧绎只是各为其主,倒是没有什么罪大恶极的举动。

可以先改善一下王僧辩等人的居住与生活条件。毕竟,这二人并不是普通的犯人,都是因为萧绎谋反被“牵连”进来的,如此安排倒也是法理不外乎人情。

于是刘益守命崔暹在大理寺内院准备一个只有单间厢房的院落,将王僧辩与王琳二人一齐关押在此,每日同吃同住。

房间干净整洁,采光好,还备有文房四宝,每日有人送饭到院门外,而且根本无人看守。王僧辩二人甚至可以到小院里面活动,生活比较自由,但就是不能出院落。

简单说,就是将从前的囚禁变成软禁了!

这天秋高气爽,天气不错。王僧辩与王琳二人闲来无事在院子里手谈,从刚刚来时的惶恐到现在的澹定,他们也算是想明白了,刘益守要杀他们早动手了,犯不着这么折腾。

二人一边下棋一边闲聊着,不知怎么就说起当初江陵城破时候的事情来。

“君才(王僧辩表字),你作为萧绎的大都督,怎么就不阻止他在府衙里发疯呢?”

王琳想起自己两个侄儿跟妹妹死于萧绎剑下,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深恨自己当初没有提前反水,要不然家人不会死,自己现在更不会被软禁。

王琳跟王僧辩后来都听说了,朝廷采取了力度很大的怀柔政策,被秋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