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武德殿(2 / 4)

仙朝纪元 西城冷月 4306 字 2022-03-11

——姬元恺,虽年过古稀,但老当益壮,见识过晋国宫廷不知多少大风大浪。

这时,一个中年胖官吏,讥笑道:“他赵大司马专横跋扈,威福自用,非止一日,如今却是连君上之命,都敢不放在眼中了。”

此人是智氏一族族长,晋国太宰智卓的族弟——智达,官居晋国小司徒。

然而,如出身魏氏、韩氏二族的公卿大臣,都是出奇的沉默。

位居首位的太宰智卓,偷偷看了一眼,上首老神在在,脸色看出不出喜怒的晋君,拱手道:“君上,赵公所请不无道理,苏国崛起之势已显,一旦撤军还都,中州局势定然大变。”

晋君面色淡淡,不置可否,而是将一双冷漠的目光,投向魏氏一族老族长,晋国前将军——魏无咎,问道:“魏卿以为呢?”

魏无咎原为晋国前大司马,侍奉过前任晋君,对此代晋君也有扶立之功。

只是,后来自觉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再加上也要为后起之秀让路,故而向晋君告老荣养。

而后,晋国大司马职位就由晋君潜邸之中——在晋国颇具贤名的赵戬接任,这种高风亮节的退位让贤行为,当时,还为晋国上下传为一段佳话。

但三年前,在家含饴弄孙的魏无咎,却被晋君再次请出山,担任前将军一职,咨以军政大事。

有人推测,这是晋君借助魏氏一族在影响力,平衡争斗日益激烈的赵、智两家。

魏无咎拱手道:“君上,中州之事,已然势不可为,除非君上即刻增兵,倾国之力,孤注一掷,才可挽中州之危局。”

晋君,此刻当然不可能倾国之力进兵中州。

得了秦王声援的曲沃小宗,最近可没少使小动作。

这时,智卓族弟——晋国小司徒智达,讥笑一声,高声道:“老将军何改口之快也?前番朝议上,那一番不可半途而废的老成谋国之言,如黄钟大吕,言犹在耳,如何又势不可为,孤注一掷云云?”

此言一出,殿中一众出身智氏的文武公卿,也是纷纷附和。

忆昔当日,韩、赵二部兵败,朝议意见,一致要求赵戬退兵,晋君犹豫不决,就是魏无咎一锤定音。

然后……

就在除夕夜等来了,魏符一路五万大军全军覆没的败报!

智卓老神在在,对于族弟对魏无咎的发难,既不帮腔,也不劝阻。

只是在心中……暗挑大拇指。

智达冷笑一声,质问道:“莫非是因为,魏符五万大军新败,老将军自此畏惧了那苏侯?”

魏无咎冷冷看了一眼智达,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原本我尚有十余万大军,加之卫军,尚可有一拼之力,倒是智达,听赵大司马说,前线军粮转运不上,军中匮粮已达半月之久,缘由是河朔边郡四郡之官长,竟不向前线转运粮秣,老夫倒要问一句,你智达欲置前线十余万大军于死地耶?”

晋君面色阴沉,喝问道:“竟有此事?为何不向前线大军供应军需?”

太宰智卓拱手,接过话头,道:“君上,此事容禀。”

晋君面色冷沉,顿声道:“讲。”

尽管知道朝中四氏争斗,但他一直以为,都在有限的范围内,并无上升到耽搁军国大事的程度。

智卓面色沉凝,禀告道:“君上,河朔边郡转运的粮草,沿途粮道驿所,皆为苏卫联军骑卒袭扰,送往前线的军粮,十成还去不了三成,臣闻知后,一方面令河朔诸郡加派兵丁沿路看护,一方面行公函于赵司马处,让其多派骑卒接应,然而赵司马并未有任何动作,而严重之时,军粮、兵丁被沿途袭杀之事,愈演愈烈,输送前线之粮秣尚不足一成!”

晋君眉头紧皱,道:“此事为何不报?”

智卓嘴唇翕动了下,终究没有开口。

盖因,这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