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运河(2 / 3)

过河卒 莫问江湖 264 字 2022-11-25

尤其经大晋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到大魏时,基本连通江南和帝京,称大运河。

大运河横穿四州、十一府、二十三县,长约三千六百余里,江南产粮占天下的三分之二,全仰仗此河才能将粮食运往帝京,所以此河堪称是整个王朝的命脉。

帝京城中人口百万,全部依仗这条大运河供应,运往帝京的最后几批漕粮漕银,以及供应宫里开支的各种贡物都得抓紧赶在冬至之前抢运完毕,否则河道落雪结冰,便是误了天大的差使。

因此进入直隶境内的河道上,满满都是船,竟造成了蔽河拥塞的现象,再加上夜色深沉,起了一层雾气,难免磕磕碰碰,可这时候还赶着行船的,多半都是给衙门当差的官差,欺压百姓惯了,一旦碰上,哪里肯轻易罢休。

正所谓当官就要有当官的威风。谱是拿来摆的,不摆谱犹如衣锦夜行,没意思。有些人还没做官只是个小吏,就已经练就一身好大的官威,眼空四海,神游八极,撩天鼻孔喷蔑然之气,小忿不可稍忍,雷霆之怒必须常发。

此时就有两条船的人互相争路之下撞在了一起,有两名领头的这会儿就站在各自船上大声喝骂。

「瞎了你的狗眼,我们可是太仓的粮船!耽误了我们运粮,让帝京城断了炊,你吃罪得起吗?」

「你才瞎了眼!少拿这些吓唬老子,老子这是户部江州司的船,装的都是今年要送户部入库的漕银,然后就要给各位京官老爷们发今年的养廉钱,一个漕运部院也敢跟我们争?」

双方一言不合,直接动起手来,一边用撑船的篙子向对方乱戳乱扑,一边大声喝骂。

这一处起了争斗,夜色中,影影绰绰还有远处近处都起了各船的争斗声。

就在两船人相持不下的时候,从后面又驶来一艘大船,为了开道,船上响起了铳炮声,夜色中能看见好大一团的火光在河面上方闪亮。

正在争斗的官船都停止了争斗,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虽然隔着夜色雾气,但也依稀可以看到巨大的黑影,竟是一艘三层的巨大楼船。

离得稍稍近了,便可以看到船上挂着硕大的灯笼,上面分明写着「青鸾卫」三个大字。

再近一些,可见船上一杆杆黑色的「青鸾卫」大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不管是哪个衙门的船,都停止了叫骂,忙不迭地下令让自己船上的船工操船向河道两旁避让。

青鸾卫的大船占据了运河正中的河道浩浩荡荡前行,畅通无阻。

许多经验老道的老船工隐约发现,这艘楼船吃水有点过于深了。不过此时夜色已暗,也看不真切,没人多想。

一个高大的身影从船楼中走出,站到船板上。

这是一名青鸾卫千户。

他眺望着码头方向的点点灯火,松了口气。

这趟差事算是结了。

这位千户大人又转身回了船舱,此时一楼船舱中,除了几把椅子之外,就是一个个大箱子整齐码放堆叠,四周拉着窗帘,挡得严严实实,保证外面看不到里面。

船舱内还有一人,背靠着大箱子,闭眼箕坐在那里,身旁随意放着几个已经空了的酒坛子,其中甚至还有一个「醉生梦死」的特殊酒坛。

青鸾卫千户进来后,看了一眼此人,说道:「马上就要到了,可惜不能直接驶入蓬莱池。」

此人睁开朦胧的醉眼,含糊地「嗯」了一声,也不知是否听进去了。

与此同时,夜幕之上,四位天人正在俯瞰大运河和码头,正是七娘、齐玄素、「梦行云」、「太常引」

在四人周围,有一团七娘用「拦面叟」吹出的烟气,彻底遮掩了四人的身形,就是天人也难以察知。

齐玄素望着满满当当的运河,不由道:「这还能调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