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大礼(2 / 4)

顽贼 夺鹿侯 187 字 2022-08-21

时机,他想坏了刘承宗的事。

刘承宗过去以逃兵身份起兵反叛,违背了法律要被剿灭,但剿不灭的情况下,就算书信扔到崇祯脸上,崇祯也无法在道义上责难半分,因为欠饷吃不饱饭,这是朝廷没干好朝廷的事。

但如今时过境迁,曹化淳认为这场婚礼,正是削弱刘承宗反叛正义性的好机会。

他的意思是反正这会刘狮子僭越是板上钉钉,拦是拦不住了,不如由皇帝下诏从兰州采办,赐他一套亲王成婚的仪制。

最好再给兰州发一万套盐引,按国内盐价拨十万两从元帅府购三百万斤青盐,作为婚礼花费,以示朝廷对其厚爱仁义,做给河西内外看。

如此一来,将来刘承宗再想举兵,不说内部士民之心会让其束手束脚,至少河西士民官军对其抵抗必然更加坚决。

君君臣臣,就是国君做好国君的事,臣子做好臣子的事。

曹化淳觉得自己的建议很好,虽说元帅府的盐价比内地贵得多,但河湟的盐市是饱和的,刘狮子用这个牟利,盐湖的产量远超河湟消耗,用国内的盐价来买,尽管对他来说是低价,却是更大的市场,能赚到多余的钱,想来是不会拒绝。

而在朝廷这边,拨银十万,发引一万,成本最后由盐商承担,况且汉中发了大水,盐价高企,没准朝廷还能从这里头挣点钱呢。

崇祯皇帝的回信更快,仅仅用了四天就进入河湟,被驿卒交到在日月山祭告天地的刘承宗手里。

在这一亩三分地,曹化淳送信也好、收信也罢,都瞒不过刘承宗。

刘狮子知道他给皇帝写信,早在呈送兰州之前他就和杨鼎瑞一起看了书信,他不知道曹化淳的出发点是好是坏,但这建议确实对元帅府有好有坏。

好的方面,自然是经济收入,坏的方面则是威望损失,这让他对曹化淳这个信王大伴高看一眼,确实有点东西。

不过信该送还是要送,刘承宗有恃无恐,事情主动权最终还是在他手里。

如今崇祯皇帝回信过来,刘承宗没有拆封,直接递给了曹化淳。

曹化淳对这封信太期待了,拿在手上就拆,拆到一半才忐忑地抬头,问道:“大帅不看看?”

刘狮子心说信都回来了,我还看什么,不论信是什么,看你的反应就知道了。

他摆手笑道:“不看不看,皇帝给你写的信,你看就是了。”

曹化淳放心了,但他满面欣喜与期待,都在展开书信的一刹那,凝固在脸上,变成一片死灰。

皇上领会了他的所有想法,并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他的建议,还在信里花了九成的篇幅,给他讲述这样做不合礼数的道理。

祭天结束的队伍向新城折返,杨鼎瑞和曹耀同刘承宗打个招呼先回去了,他们要去回家准备行纳吉、纳征礼的仪制了。

刘狮子要先后办两场婚礼,首先是迎娶樊三郎、白柳溪和云交月,其次是察哈尔的八位娘娘。

察哈尔八位娘娘都有自己的亲戚在斡耳朵部落里,她们的娘家人可太多了。

但樊三郎、白柳溪、云交月俱是家中无人,也就三郎有个车才这样没有血缘的便宜亲戚。

因此她们分别认了杨鼎瑞夫妻认做义父义母、曹耀的夫人为干姐,一起把杨鼎瑞家作为娘家。

家里没人的问题,不仅仅出在她们三人身上,整个元帅府都有这个问题。

按照礼仪,刘承宗不去亲自接亲,要派遣有儿女一双的大臣去代他接亲,问题来了,元帅府治下有儿女一双的人不少,但在大臣这个范围里,太难了。

他们起事至今,也就才五年而已,人们加入狮子营、狮子军的时候,大多是光棍儿,这几年打仗没停过,又经常千里行军,过去是没家眷、有家眷的也难在一处。

许多高级将领结婚都是这一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