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西路援军(2 / 4)

顽贼 夺鹿侯 142 字 2023-04-30

镶蓝三旗算黄台吉的嫡系人马,汉兵就不一样了,这帮汉兵人手一个老婆,都是黄台吉发的。

偏偏他的军队看起来所向披靡,按说战场上应该很顺利,可实际上恰恰相反,寸步难行。

他们身后的那些城堡,就没有一座能利利索索的望风而降,甚至不少城堡眼看着城烂墙低年久失修,城里没粮墙上没兵,硬是攻不克。

正黄旗的伊尔徳是个猛人,扬古利的族侄儿,跟着黄台吉数次前驱,立下过不少功勋,崇祯四年围大凌河,守军出城,伊尔徳带兵冲锋,一直把出城军队怼回城壕;祖大寿麾下一将驰马张弓冲击黄台吉的营地,被伊尔徳冲过去斩于马下。

这次在宣府,伊尔徳照例作为前驱,跟星讷带了每牛录披甲一名,也就是不到三百甲士,再合上六百多旗奴,毁坏边墙后一路前驱,非常凶猛。

结果宣府明军也很凶,看见烽火,在龙门所附近率军操练的中权营参将孔登科就带兵扑了上去,以为郊野数万百姓逃入龙门所争取时间。

中权营的另一个名字叫标营,这个名字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指的是楚国出兵分为五军,为右辕、左追蓐、前茅、中权、后劲。

割草的辎重兵是左军,战车是右军,前军持茅旌开路,中军权衡谋略,后军以精兵殿后。

孔登科的中权营,建立以来就是为了铸造一柄防御入墙敌军的刀锋,他们这一个营都是宣府锋兵,闻烽而动,看见伊尔徳的兵冲上去就打。

他是中权,伊尔徳只是前茅,这事孔登科是知道的,烽火烽炮嘛,敌军超过一万,要响五烽五炮。

但孔登科不知道的是,在伊尔徳后面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率领的两白旗主力,两万军队陆续抵达战场,加入对宣府中权营的进攻。

这场战斗的结果对参战双方都不谈不上皆大欢喜,占据兵力优势的阿济格没赢,孔登科在野外打了一仗,眼看寡不敌众就退入龙门所,大军攻城还没攻下来。

孔登科虽然没输,但经历一场血战承受巨大损失,他这个标营拢共三千人,一战就阵亡了俩把总、士兵八百多,重伤四百多个,损失骡马四百余。

宣府战斗力最强的中权营折损近半,只换了后金千余阵亡的战果,最关键的是脑袋,因为他无力控制战场,后金的旗奴厮役把尸首统统就地火化。

一场仗打下来,他们只有在战斗开始前的前哨战中由家丁取得首级三颗。

为啥打不下龙门所?就因为黄台吉出门时压根儿就没想着在宣大防线上敲城堡,他就没带大炮,能当攻城器械的只有扒木栅的铁钩杆和天佑天助两支汉军的随军轻炮,咋攻城嘛。

当然使用冷兵器攻城也不是不行,无非死伤较大,需要一点赶造攻城器械的时间,但有时间明军不就合围了吗?就算人多势众,不怕明军合围,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黄台吉很急。

后金军的组织能力很强,更别说从白山黑水进了边内,看见的都是成片成片的良田,看见这玩意就像跑马圈地,就想发家致富,就想抢他妈的,这进一步增强了战斗力。

最关键的是满洲人怕死,为了不死,他们都能拼命,打了这仗死在战场上是今天死,不打这仗全族都活不过这个冬天。

黄台吉也是一样,他攻城是为了粮食和牲畜,烽火一起,附近的百姓就都躲到城里去了,只有攻城才能取得粮食。

但随着时间进展,整个宣大境内的百姓都知道后金入寇了,都带着财产躲进大城里,他还抢什么?所以就尬住了,想抢近处的粮食,就得攻城;攻城,远处的百姓就会带粮躲进城里。

偏偏,宣大边军防守意志极为强烈。

孔登科这还只是龙门所,实际上黄台吉将兵力分为四路,哪知道处处受挫。

两黄旗并汉军挥师三万攻打深井堡,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