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圆圈贸易(2 / 4)

顽贼 夺鹿侯 142 字 10个月前

杨嗣昌现在一看就司礼监的印戳就反胃,他心想自己要是哪天染病暴毙,就算耽误了投胎,也得先把杨麒这个狗东西带走。

就杨麒那些糊弄鬼的话,杨嗣昌一个字儿都不信。

因为那些好听话最后都指向一个目的——让大明给他军粮。

偏偏杨嗣昌还真拿他没办法,因为这个玩意儿在边外,说的是林丹汗一样的话、干的事林丹汗一样的事,别管他是元帅府的漠南都督也好、还是卧薪尝胆的大明忠臣也罢,都无所谓。

把任何人扔到这个时代的漠南草原上,扮演的角色和能做的事情就已经注定了,他就是北虏,而北虏只能干两件事,要么拿命换粮、要么拿命抢粮。

就这个环境,谁来都一样。

杨嗣昌还真怕杨麒走投无路,翻脸带着蒙古骑兵突入边墙,宣大边防面对后金压力已经足够大,实在不愿意再多惹个乞丐了。

何况地缘在这摆着,杨麒想活,大明和后金之间总得投靠一个,朝廷没人信得过杨麒这种从了贼的人品,这玩意急眼了再投东虏也不出奇,但好在杨麒不是真的北虏。

北面遭灾,明廷卖粮这事儿,早有先例,直到现在哈剌慎部还跟明廷买粮呢,这是一笔糊涂账。

蒙古诸部也是人,但凡能活,就不会找死;但实在没粮,那就只能铤而走险。

明廷为避免这种情况,就会选择把粮卖给诸部,尽管崇祯皇上满身心眼子,就怕这粮运过去再资敌了,不让蒙古转卖给后金,想着又是计口放粮、又是查明挨饿人数的,不过这些手段执行起来很困难。

因为就算蒙古挨饿人数是五万,明廷五万人饿不死的粮,最后还是会有一部分被卖给后金。

原因很简单,蒙古打不过后金,这只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是被饿死一点人,还是被杀死一片人。

换到杨麒,这事儿就简单多了,杨嗣昌在跟皇帝报告之后,明确告诉他,朝廷不会足数军粮,既然杨麒能让诸部为朝廷守边,就准许其以土默特、喀尔喀诸部的名义到张家口、杀胡口互市。

反正别管你运多少马过来,张家口和杀胡口每月最多只两万石粮。

这是崇祯的主意。

张家口这地方四面环山,是北京的北大门,杀胡口则是宣府的北大门,只有互市地点定在这两个地方,才能确保杨麒把兵力放在土默特与察哈尔故地,那么后金来了先揍他,能让这笔粮食花得更有价值。

最关键的是杨嗣昌打听了,杨麒手下蒙古诸部兵力超过十万,每月两万石粮不过杯水车薪,他手下那么多蒙古贵族,互市的主动权掌握在朝廷这边,谁听话,谁就多点;谁不听话,谁就少点,用兵粮控制了这支蒙古军队,就算架空杨麒也不是不可能。

这种情况杨麒当然早就想到了,对他来说无所谓,而且还专门给崇祯上了个表文,感恩戴德。

因为他手下就四镇一万三千多人,就算加上土默特和鄂尔多斯诸部,战兵都不到两万,漠南这地方又不发愁养马,每月两万石粮能把他撑死。

至于漠北诸部的十万大军?那十万大军关他杨麒什么事呀?

漠北三汗都打算回家了。

人家到南边是躲避漠北草原的旱灾风灾,尽管在南边打仗让几千人肥了地,总比在北边饿死好,何况还抢了不少东西,是杨麒一直以土地诱惑人家,漠北三汗的军队才一直留在漠南。

但现在度过艰难的寒冬,漠北三汗不敢留了——傻子都知道后金去年挨了揍,今年肯定要打回来,他们现在屁颠颠跑回北方,给黄台吉上个表文面上还能凑合。

再留在漠南跟后金干一仗,弄不好黄台吉明年就直接杀到他们老家去了,到时候身高超过婴儿车车轮的都别想活。

何况留在这也养不活,明廷确实在宁夏给了他们市赏,但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