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排兵布阵(2 / 3)

,又或者还要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

高句丽这次派出十五万大军作为援兵,救援安市城,实际上已经可以算是举国之兵了。

如果这一战败了,那么高句丽几乎不可能再拿出任何像样的机动力量前来与梁军野战。

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历史上的梁太宗选择用三万人去硬刚十五万,而且大获全胜,一战把高句丽打得再也没有大军敢前来野战。

只是因为安市城实在是地势太过险要,到最后也没能啃下来,才无奈班师。

此时的梁军真是战斗力的巅峰士气,一对一那叫大优势碾压,一比十那才叫势均力敌。

而此时玩家们的战斗力并不输给巅峰梁军,又有各种归序者的特殊神通,这让梁太宗都有些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起来。

更何况,梁太宗此时的身体也恢复了巅峰状态。

历史上的他在亲征高句丽的时候,其实已经处于生命的末年,班师回朝之后没多久就病死了。所以,他只是坐镇指挥,已经不可能再亲自上阵杀敌。

像年轻时那样的战狼行为,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现。

但此时的梁太宗已经恢复了自己作为秦王时的巅峰状态,这意味着什么,恐怕在场的玩家们比所有人都更清楚。

毕竟他们在之前的摹拟试炼中,都是被秦王撵着打的。

那个骑着战马、手持大弓的挂逼身影,给他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此时的梁太宗,或者说是秦王,直接对为首的几名玩家说道:“你们随我勘察战场!”

……

很快,几名玩家就跟着秦王把安市城附近的地形全都勘察了一遍。

安市城是一处军事重镇,扼守交通要道。

而且处于山坡上,易守难攻。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曾经有人向梁太宗建议,干脆绕开安市城,派兵直接奇袭高句丽的都城。但梁太宗并没有采纳。

后来班师回朝,梁太宗跟李靖说起这件事情,李靖也认为应该派兵奇袭,梁太宗还颇有些后悔。

不过这件事情也并不能说梁太宗智商下线,因为从事后复盘来看,奇袭或许能取得不错的战果,但想要达成一战灭掉高句丽的目标,也还是有些困难的。

梁太宗之所以没有决定奇袭,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安市城的位置太过险要,这个地方拿不下来就贸然绕开,去千里奔袭高句丽的后方,还是不太安稳。

而梁太宗也不能未卜先知,他也想不到竟然直到最后都没打下这座城池。

在当时看来,安市城还是很有希望打下来的。

要不是梁军的土山塌了,负责的官员又恰好玩忽职守,安市城早就已经被攻陷。

而一旦安市城被攻陷,梁军东进就再无后顾之忧,同样可以一路势如破竹。

所以,安市城确实可以说是直接决定着这场战争胜败的关键。

玩家们也跟着梁太宗一起,探查了一番周围的地形,在这个过程中,军事指挥能力自然也有很大的提升。

安市城的两侧都是群山,城池依托北侧山峰的坡度建造。

下方有一条河、穿山而过。而沿着河流所产生的谷地,就是安市城扼守的交通要道,也是继续深入高句丽腹地的路径。

河流向南流过,在离开安市城后不远的位置,西南方有一小片空地,这里是最适合将部队展开作战的地方。

而高句丽的援军则是从南面,沿着河谷赶来救援。

也就是说,双方大概率都会将这一小片空地作为决战的最佳地点。

很快,玩家们跟着秦王来到附近的一座山坡上,俯瞰整个战场。

赵海平总算是逮到机会,问出了自己一直想问的问题。

“陛下,临场应变,到底怎么才能做到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