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水稻收获(2 / 3)

原始人日记 牧尘客 225 字 2022-11-23

,产量比麦豆强不少,亩产六十斤左右,绝对是一个比较喜人的丰收。

因此今年徐晨决定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不过水稻种植条件比麦豆更加严格复杂,生长期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因此农田只能开垦在便于浇灌的低洼地带。

为了开垦水田,唯一熟悉水稻生长习性和耕种经验的刺叉族,就成了主力。

徐晨经过几次调研之后,在城西方向刺叉族附近,利用溪流和低洼湖泊地带,规划出来近四百亩水田。

刺叉族也被免去了修建王城的劳役,而是投入大半的人力和时间,从秋收之后就开始修建水田。

如今几个月过去,改造的已经有些模样。

开挖几条灌既沟渠和几个低洼处的小湖泊连通,然后依托地势,围造起来一些水田,田堤一圈一圈高低错落,看起来和旱地绝然不同。

拱火盆地面积很大,看起来一展平阳,但实际上并不平整,而是亿万年的冲刷形成成高低起伏的状态,再加上溪流小河分割,其中低洼部分一到夏季便开始大量积水,形成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就成了野鸟栖息的家园。

若是穿越前,这种河滩地形非常适合大型机械开垦作业,要想全部改造成平整的水田非常容易,只需要推平之后开挖灌既沟渠,就能建成成数百亩甚至上千亩一块的大型水田。

但眼下,却只能依照低矮起伏的地势,用人工一锄头一锄头的开挖围建成为小块的水田。

但即便如此,只要水稻引种成功,这种产量比麦豆高至少五成以上而且口感更好的粮食作物,以后将慢慢成为拱火盆地的主要农作物。

因此这四百亩水田即便是建造如何困难,徐晨也没打算放弃,甚至还将会持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为了围建开垦这四百亩水田,徐晨光是铜锄都制作了上百把,另外还安排木工制作了大量的木锹和木犁田耖,甚至还专门安排巴族人带着十多匹马帮忙干活儿。

若不是因为稻种严重缺乏,徐晨还会规划建造更多的水田。

开春刺叉族试种了五亩左右水田,七月底,徐晨在忙着设计王宫和神殿壁画的同时,专门抽了一天时间参加了水稻的收获,经过晾晒之后称重入仓,共计二百八十七斤。

然后徐晨赶紧让人弄了一些用石臼春成糙米,煮了一锅大米饭。

这种稻米和后世的白米区别很大,颜色比较杂乱,有白有黄有青有红,看起来就像各种不同品种水稻的大杂烩,和原始玉米一个德行,花里胡哨带有一种纯正原始的野蛮气息。

这种稻米饭虽然不好看,但却是气息香甜,口感松软带有一种微微的脆爽,既有嚼劲又好吞咽,比之平日春碎的杂粮麦豆饭简直好吃一百倍。

根本就不需要任何菜,徐晨一个人就干了四碗,吃到直接瘫倒在藤椅上打饱嗝站不起来为止。

而一起进食的一群大小女巫和古举等几个贴身工具人,一个个照样是吃的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直接把一大盆米饭吃的干干净净,陶盆最后一粒米饭都找不到不说,而且还集体开启了许久不曾有过的舔碗模式。

这是到如今发现的最好吃的粮食,没有之一,口感比面食更加香甜。

面食的好处在于细软,但平日吃的时候没有筛去麸皮,因此口感其实并不能算特别好,只是相对于煮粥来说更好,但加工却非常消耗时间,推磨就是一个极其繁重的体力活儿,若是要满足一个部落或者家族数十口人的食物,几个人要忙活整整一天时间。

但稻米不光产量更高,石臼脱壳更加简单,味道口感也更好。

唯一不好的就是,水稻种植很麻烦,比麦豆麻烦数倍。

不光对农田有很高的要求,平日管理也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因为水草的涨势要比旱地野草长的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