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平吴策(2 / 3)

大魏芳华 西风紧 46 字 8个月前

为如何?」

原以为很多人都可能会劝阻,不料羊祜却直接拜道:「陛下英明!」他大概也发觉了、秦亮面有些许诧异,便从怀里拿出了一张图纸放在木案上展开,接着说道:「臣以为,当此之时、伐吴越早越好。不过今年祥瑞频现、诸臣劝进,陛下正在受禅即位,已是来不及部署;故此明年是最好的时机。」

秦亮闻言,故作淡然道:「我朝兼有蜀汉,国力更胜,大可以从容伐吴,不必趁其国丧。」

羊祜估计也不在乎吴国是否国丧,反正又不是晋朝的国丧。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陛下所言极是。」

秦亮把手指放到了木案上的地图上,埋头细瞧,偶然间不禁又侧目看了一下羊祜。羊祜因服丧而赋闲在家,看来并没有整天闲着!

不久前朝廷把邓艾调换到东线、估计羊祜也听说了,毕竟羊耽辛敞等都是朝廷重臣,几乎什么都知道。而且羊祜做过大将军长史、认识秦亮身边的不少人。

羊祜指着图上道:「大江南岸的情形与中原不同,其有山水阻隔,屯田地区互不相连。从江陵至长沙;武昌夏口;豫章柴桑;下游建业周围,一共至少有四大区域,臣已用红颜料在图上勾画。因东吴控制大江水面,以大江水路相连,便可来回沟通驰援。」

他话锋一转,「但吴国各地以私兵部曲为守,进取不足、先于自保。我军若以优势兵力,分别进击威胁此四处地方,敌军诸将必各自为战、无法统筹。彼时我朝则可以抓住战机,局部形成以众击寡之势,一举突破,大势可成!」

今日羊祜提出的方略、与几年前大抵一致,可见他对东吴的关注研究,并非一朝一夕。想来也是这样,当年西线郭淮还活着,又有陈泰邓艾等人在那边耕耘,羊祜想要有所建树、东线反而更有机会。

秦亮的目光扫过荆州方向,又问道:「从何处突破?」

羊祜毫不犹豫地指着江陵:「荆州离建业最远,吴军增援都是逆流而上。孙仲谋薨,权臣孙峻等人更易猜忌此地吴将,守军可能只有三万人左右;且老将朱然去世之后,至今没有大将能统领荆州诸部。因此臣刚才言称,伐吴之事越早越好,明年正是良机!」

秦亮拖长声音「嗯……」了一声,不过依旧忍不住点了一下头,实在是因为羊祜的看法、正好合乎他的诉求。

羊祜舒出一口气道:「臣从亲友口中闻知、诸葛竦所言,其父诸葛恪正要推举陆抗、前去都督荆州诸军,但诸葛恪忽然被孙峻杀了,可谓天助。」

果不出其然,羊祜对很多事都不关心,但有关吴国的事、他会留意打听,连诸葛竦的消息也有所耳闻!

秦亮随口道:「陆抗确是一代名将。」羊祜又立刻赞同道:「其父乃名将陆逊,另外从正始间江陵之役观之,其增援路线、出击方向都极为有见识。魏将韩观虽老迈,却是防守军寨营垒、且倍于陆抗部,竟被大破之,实令人惊叹。」

想到羊祜举荐的王濬,秦亮觉得他是识人的。不过对于陆抗、倒不需要羊祜提醒,秦亮本来就知道这个名人。

羊祜接着说道:「诸葛恪虽好大喜功,却有大战经验,并有容人之度、识得良将,丁奉、陆抗皆受诸葛恪器重。孙峻杀诸葛恪,使推举陆抗都督西线之事未成,我军正应趁此情况、早日出兵!东西全线伐吴之时,可以王士治东出西陵、杜元凯进逼江陵,两面突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秦亮忽然道:「我欲亲征江陵,以保成功。」

羊祜顿时微微一怔,不禁沉默了一会,他转头看了一眼门外、缓下语气道:「今大举调兵,极易叫东吴发觉,吴国部署仍有可能变化。江陵城坚,如若无法及时攻破,便不

利陛下之威名。但伐吴大事、即便一次未成,我朝尚可再次用兵。」

叔子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当年王彦云十万